
栉风沐雨砥砺行,春华秋实满庭芳。本学期,学校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 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秉承“以人为本,内涵发 展,适切教育,多元育人”办学理念,落实学校五年规划,打造 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先后获评全 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山东省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地理 学科)、首批山东省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培育学校、山东省最具影 响力高级中学、青岛市特色高中、青岛市普通中小学教育集团典 型、青岛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德育品牌、青岛市书香校园、青岛市 美育特色学校、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特色学校、青岛市智慧 校园典型应用场景、青岛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校、青岛市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青岛市星级食堂、山东省信息奥林匹克竞 赛优秀学校、全国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全国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 人才培养联盟学校、青岛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健身操比赛) 突出贡献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等优秀生源基地。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五育融合,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
1.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德育品牌。 加强“德以养正”德育品牌建设,落实“每校一品牌、每月 一主题、每生一社团”德育模式建设工作要求,举办“十大节日”之国防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班主任节、法治文化节等,以 活动育人,强化班级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 化、黄河文化、廉洁文化主题融入日常德育工作。组织学生赴杭 州、西安、北京研学游,利用节假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职业体验和志愿服务。加强社团规范化管理,开设、组织 29 个学 生社团活动。合唱社团、朗诵表演社团、书法社团获评青岛市美 育特色社团,模拟政协社团多项提案和研究性学习成果获国家、 省、市级奖项。
2.坚持五育融合,培育核心素养。 举办名画动起来、元旦汇演等活动,营造良好艺术氛围。优 化音乐和美术鉴赏课,开展陶笛、创意手绘等课程。开设陶笛演 奏课,实现“器乐进课堂”,拓展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途 径。弦乐社团获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一等奖;在青岛市第 33 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各类比赛中获 4 个一等奖,1 个二等奖。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研讨,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加大学生身体素质 锻炼力度,顺利完成学生体质抽测,合格率达 100%。举行秋季运 动会、班级 3V3 篮球赛、迎新春乒乓球赛、大摇绳比赛等,丰富 学生课余生活。多项赛事捷报频传,国际象棋队在全国中学生国 际象棋锦标赛夺冠,获青岛市第七届智力运动会国际象棋比赛冠 军;橄榄球队获山东省中小学触式及腰旗橄榄球联赛冠军;足球队 获山东省校园足球协会杯青少年锦标赛冠军;羽毛球队获山东省 五连冠;健美操队获青岛市健身操比赛冠军。教师代表队在局属 单位教职工健美操比赛中荣获冠军,获全市教工运动会团体总分 第三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各类作文比赛、山东 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青岛市心理健康月活动、青岛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青岛市国防教育知识竞赛等比赛中斩获多项大奖。 机器人社团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 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 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等教育部白名单 科技竞赛中接连获得金奖、国家一等奖等好成绩。坚持开展全员 急救技能培训,开展全校体检和视力抽检共计四次,为各类大型 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心理教师定期参与专业培训,多次开展学生 心理委员培训和全员心理健康筛查,研究制定符合高中学生特点 的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3.推进家庭教育,实现协同育人。 全力打造“聚力育英”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开展“一生一 策”,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持续开设家长课堂,利用线上线下 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成立新一届家委会并积极开展工 作。家校合作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举行为期两周的“校 园开放”暨“学情会商”活动。将班主任工作案例、教学设计汇 编修订成《启智润心 聚力育英——青岛一中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 汇编》。鞠振国副校长在山东省“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建设” 十人论坛暨系列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发言。郭文雯获山东省家庭 教育优质课一等奖,张鑫入选青岛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邢爱 丽开设家庭教育市级公开课。
4.精心组织谋划,有序推进校庆工作。 成立校庆筹备工作小组,按照“务实、隆重、简朴、进取” 的原则,有序推进校庆筹备工作。通过学校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校 庆公告,征集校友信息两千余条、回忆文章近百篇、毕业照片七 十余张、多个校庆 LOGO 方案;整理校史材料编写校史,考察校史馆设计公司;通过公众号开辟校庆专栏,发表校友回忆文章、毕 业合照等;接待部分老校友返校参观,接收校友捐赠书籍等。借 助百年校庆契机,提升学校的学术、文化影响力。 本学期先进年级:2021 级 先进处室: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 先进班集体: 2021 级:1 班(王淑凤)、10 班(王宏丽)、11 班(王孟妍); 2022 级:7 班(周涵婧)、8 班(朱珊珊)、10 班(隋婧); 2023 级:1 班(张磊)、7 班(丁彦平)、9 班(于慧云); 艺术班:2023 级 16 班(李瑞艳)
(二)打造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5.特色办学,创建国防科技特色高中。 秉承“家国情怀、科技特色、创新拔尖”理念,与国防科技 大学、海军潜艇学院等军校协作,聚焦国防科技等领域紧缺人才, 构建“一体两翼三融合”国防科技特色课程、打造学习为中心的 素养课堂、拓展国防教育多元培养之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队伍、优化国防科技教育评价改革体系等,成效显著。打造“国 防科技”特色,2023 年 10 月入选青岛市第二批特色高中。
6.创新引领,学科基地建设再获成效。 继获评“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山东基地”之后,又 入选全国地球与行星科学拔尖人才培养联盟学校。积极组织学生 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 克竞赛、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等,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选拔、 培养地球科学拔尖后备人才,推动地球科学教育创新发展方面起 到引领作用。2024 年 1 月,地理学科获评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普通高中学科基地。
7.课堂改革,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 坚持多措并举,探索教与学的深度变革,建构以学习为中心 的素养课堂,开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内化、点拨升华” 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多次举办以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提 升为主旨的大单元教学主题系列活动,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单 元教学实施有效策略和实践样态。举行第十一届校教学能手的评 选,开展以“聚焦大单元教学,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 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会。宁艳蓉、于浩淼老师在大单元教学区域联 动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课堂展示,我校阶段性成果在山东省大 单元教学实验学校经验交流暨研讨会进行展示。
8.奥赛突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崭露头角。 秉承“基于强基,兼顾奥赛,服务高考”的理念,选拔优秀 教师担任尖兵教师。贯彻落实青岛市“强基计划”工作清单,与 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特色课程,聘请高校专家、骨干教师担 任教练,打造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奥赛强基计划课程建设、优 秀辅导教练培养三位一体的强基计划人才培养链,建立拔尖创新 人才学生档案,助力学子提升综合素养。2021 级 2 班王林轩同学 获山东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023 级 2 班李春润同学获信 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奥赛省一等奖的双突破。
9.一体教研,持续推进强组提质建设。 坚持实施贯通式一体化教研,以新课程实施中学科核心素养 培育等关键问题为导向,推行“问题式教研”模式。围绕课程标 准转化落地等重难点,干部参与教研集备,定期召开教学管理者 例会,汇报交流听评课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多次组织全员培训与分组培训,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活动,邀请名家讲座,举行骨干 名师交流沙龙。语文组、数学组承办全国第一届教师中高考命题 能力展示活动。顺利迎接甘肃宕昌教育访问团、济南未来卓越教 师成长共同体、济南市教育局干部跟岗研修等活动,各教研组、 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在交流与展示中研讨、提升。在学校教 学工作会上英语组进行集备展示和教研组建设分享,数学组王晓 丽、语文组杨爱丽老师进行了公开课展示,高三历史集备组、数 学集备组等在高三年级教学工作会分享交流,数学组与甘肃宕昌 二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等。 本学期优秀集备组: 2021 级:语文(崔世俊),数学(李新萍),英语(柳叙慧), 化学(刘国平) 2022 级:数学(于周好),英语(栾岚),历史(管路燕), 生物(梁会爽) 2023 级:语文(袁春丽)、生物(刘艳琳)、历史(赵君)、 地理(蔡文斌) 先进教研组: 语文(张华)、数学(王晓丽)、英语(王淑凤)、历史(丁 彦平)、地理(邢爱丽)
(三)强师计划,梯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0.师资培养,完善教师培养梯队体系建设。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探索实施 师德综合评价记录,大力弘扬青岛一中师德标兵的榜样作用,着 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 队伍。实施“双金字塔策略”和“领跑者培育行动计划”,助推教师梯队建设不断优化。依托《青岛一中“强师计划”培养方案》 《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落实 落细青蓝计划、菁英计划、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和尖兵计划。本 学期,严贤付校长获评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张磊老师获“山 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青岛市教书育人楷模”、青岛市“发现榜 样”人物,并入选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鞠振国、石大山、尚 妮娜 3 位老师荣获青岛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带头人;山水、常云龙、 刘丽丽、王峰、宁艳蓉、张艳、于贤辉 7 位老师获评青岛市教学 能手;王孟妍、刘艳琳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于浩淼、 梁会爽荣获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杨爱丽、王晓丽、迟迅宏、 王孟妍、秦汉堃、刘艳琳、隋婧、王金华荣获青岛市“一师一优 课”一等奖;在青岛市第一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中, 秦汉堃荣获特等奖,刘潇涵、刘艳琳荣获一等奖。 王晓丽、宋佳玉、朱珊珊、韩凯璇开设省级公开课;韩悦、 戴彦、张欣、李琦、迟迅宏、陈凡姝、张萌、孙宁开设市级公开 课、交流课;王雪进行省级经验交流;张磊、王淑凤、王孟妍、 王笑寒、柳叙慧、杜春玲、张萌、秦汉堃、王明霞、韩凯璇、刘玉琪、张鑫、李新萍、张欣、崔世俊、于慧敏、梁会爽、韩德琛、 李慧、王丽丽、刘潇涵、祖金莹等进行市级经验交流;袁春丽、 刘丽丽、王孟妍、丁彦平、邢爱丽、周华英、郑一斐、张鑫老师 在市级媒体上做指导讲座;朱珊珊主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 题并立项;郭文雯、贺宁、山水、尚青鲁主持市级课题并结题, 张鑫主持课题获省教育协会课题立项;李羽婷、王颖、刘敏、吕 卓雅、王雪、刘欣杨、贾桂香、迟迅宏、李新萍、韩凯璇、赵君、 邢爱丽、隋婧、王银凤、韩云龙等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王颖、常云龙、王宏丽、白杰、夏敏、崔世俊、王璐、王银凤、孙雷、 韩政、时昕伟、王晓燕、张永科、刘潇涵、祖金莹等获省级指导 教师奖;王童、毕慧亮、尚青鲁、戴彦、张欣、李婷、姜爽爽、 于慧云等获市级指导教师奖。 本学期听课 50 节以上的老师有: 刘潇涵(70 节)、祖金莹(70 节)、刘晓艺(68 节)、王怡 雪(61 节)、陈召洋(60 节)、刘国平(59 节)、袁郁文(57 节)、王雪(57 节)、孔潇艺(56 节)、陈志颖(55 节)、陈凡 姝(55 节)、李哲晖(50 节)、迟迅宏(50 节)、刘欣杨(50 节)、赵越(50 节)、于慧敏(50 节)。
11.高位发展,打造胜任奥赛强基辅导的尖兵教师。 制定《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 丁彦平等 22 人入选青岛市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名单,王雪等 22 人入选青岛市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学员名单。建立竞赛强基班科学 选拔和卓越发展系统,定期召开总结与推进会,采取授课、“双 师课堂”、集训和讨论课等多种模式,在实践中磨砺教师技能。 历史组承担青岛市强基计划历史基地的教练团队培训、日常培训 等工作,完成 90 余次专题讲座。韩德琛、白杰、秦汉堃、李哲晖、 迟迅宏、袁郁文老师作为青岛市强基课程教练员授课 50 余次。
12.研训赛结合,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德育队伍。 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将市 级班主任队伍建设“雁阵工程”与我校“双金字塔”工程相结合, 发挥张磊山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张磊、李青、邢爱丽、尚妮娜 四个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为各 地和各兄弟学校的教育同仁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介绍十余次,受到参观者一致好评。举办首届班主任能力大赛,以赛促训,切实 提升班主任带班育人的智慧和能力;举办第十四届班主任节,评 选“首席班主任”“标兵班主任”和“优秀青年班主任”,通过 榜样引领带动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秦欣获青岛市班主任 能力比赛二等奖,郭力行入选青岛市第三批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
(四)强化精致管理,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13.加强学校安防建设,合力打造“平安校园”。 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安全隐患 整治台账,完成问题隐患“闭环”整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 清单,“三支队伍”建设达“4 个 100%”并发挥成效。签订各岗 位安全承诺书、目标责任书,落实全员全岗位安全责任制。开展 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举行安保培训和防暴防恐演练,开 展防溺水、防欺凌、心理等安全教育及培训,组织全校师生开展 应急演练。利用 12 月国家宪法日开展法治教育活动。
14.教育集团贯通培养,开放办学转型升级。 以“集团化办学+青岛市强校提质校”为发展动力,实施“四 大贯通”行动,以此实现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扩容倍增,全力打造 优质资源倍增新高地。积极探索小初高十二年贯通培养,成功举 办首届“信息学科营”,对竞赛梯队建设实现小初高贯通培养做 了有益探索。推进集团内干部和教师轮岗流动,吕晴美老师担任 分校信竞培养教练员。开发并完善“筑基计划”育英课程体系, 实现优生培养跨学段贯通。
15.加强规章法治建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完成新一届校务委员会换届,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完善并落 实校务公开制度,召开十届七次教代会,通过了《青岛一中课后服务记录项目实施细则》《青岛一中三定一聘实施方案》、《青 岛一中考核实施方案》《青岛一中关于坐班、请假与销假的规定》 修订方案。加强食堂自营的管理,做好膳食委员会换届工作并充 分发挥作用,不断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对物业人员进行培 训,提升物业公司的服务标准;完成综合教学楼外墙保温,更换 教室窗户,加固公寓逃生楼梯,做好绿化指导,创造良好校园环 境。
16.打造可视化校园生态,赋能学校提质增效。 完成智慧校园 AR 全景展示制作,通过青岛市引领性智慧示范 校答辩。人脸识别门禁、宿舍无感考勤系统项目通过验收。教工 食堂刷脸就餐系统启用并平稳运行。更新高考听力系统。根据实 际使用情况对体育馆、校园电视台等设备进行了优化提升。
17.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学校形象。 充分借助、利用各新闻媒体的力量,宣传学校工作亮点和成 绩。校园电视台制作了教师节、书香校园、研学、军训、篮球赛、 运动会、艺术节、经典吟诵、弦乐演奏、家庭教育等专题短视频, 拍摄 “向市民报告,请家长放心”专题片在青岛教育频道播出, 宣传介绍学校国防科技特色,拍摄“校长年度照片”专题宣传学 校百年历史,为校庆预热。 二、问题与建议 1.课堂教学改革仍需深入探索,加强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成 果转化; 2.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突破,强化课程建设与尖兵教 师队伍培养; 3.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需更加重视,学生体质优良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