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学校五年规划,以作风能力建设为抓手,深化改革机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素质和育人质量。先后被评为第五批全国特色航天学校、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2022年度五星级阳光校园、青岛市教体融合示范学校。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1.“三全”育人,提升家校社协同的育人品质
挖掘百年校史,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以红色党建文化为引领,以“正成文化”为内核,国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风景线。落实市教育局体育、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丰富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N”并对各项目逐一落实。创立“青岛一中十大节日”,将学生日常活动与校园节庆相融合,举办了第十七届读书节、第三十六届艺术节。规范社团基础管理,健全社团教师聘任与评价制度,特别是课题课程与获奖成果等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促进社团规范有序发展。学生社团取得优秀成果,1人获2022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一等奖,9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金奖,3人获铜奖;11人获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人获第二十四届语文报杯征文比赛金牌;模拟政协社团提案获得山东省模拟政协优秀提案,获山东省青少年模拟政协大赛一等奖;法治社团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法治知识竞赛中获山东省二等奖、青岛市一等奖,演讲比赛获青岛市三等奖;3人获第七届全国中学生剧本写作大赛三等奖,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机器人社团获评“青岛市优秀社团”;青岛市心理剧大赛一等奖、青岛市中学生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学校获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北外模拟联合国联盟校”、“青岛市优秀社团”称号。
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开展导师交流活动,用榜样引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完善“十自”德育管理策略,探索实施“十自”方略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新途径。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校教师在校长、书记带领下,通过入户访、集体访、线上访等多种方式,加强家校沟通,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教师全员参与,用师爱滋润学生成长。定期举行“家长大课堂”,邀请高校专家和学校专职教师开展系列专题讲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的育人作用。
2.抓牢课程建设,夯实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础
打造适合一中学情的强基奥赛课程,秉承“基于强基,兼顾奥赛,服务高考”的理念,加强对强基计划的研究与推进,各教研组举全组之力建设本学科校本强基与奥赛课程,同时引进校外优质资源,联合开展课程开发和教学工作。全面打造国防特色教育课程体系,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为引领,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建设。继续与海军潜艇学院等军校协作,开发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基础型课程;以优势学科资源为保障,开发与国家课程相融合的拓展型课程;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发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研究型课程。以张磊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组织研发班主任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资源。
3.抓好教师培养,筑起立德树人的人才支撑
紧跟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制定实施《青岛一中“强师计划”培养方案》,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实施青蓝计划、菁英计划、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和尖兵计划。成立青岛一中名师工作室,通过研赛结合、研考结合、研展结合,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实施和命题研究能力。实施“7590提升计划”,语文组、物理组率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严贤付校长获推齐鲁名校长、张磊老师获推齐鲁名班主任、尚青鲁老师获推齐鲁名师,常云龙、朱珊珊2位老师入围省优质课比赛。严贤付校长主持青岛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获得立项,王淑凤主持全国基础外语研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顺利结题,尚青鲁、张磊、山水、吕晴美、周华英、李秀秀分别主持的6项市教育学会课题顺利结题。任军涛团队获青岛市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高翔获青岛市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优秀作者特别贡献奖,郑一斐、秦汉堃获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王淑凤、石大山、白杰、宁艳蓉在青岛广播电台分享学习策略。王童拍摄《班主任说》获青岛市百姓宣讲大赛视频类优秀奖。王晓丽、迟迅宏、栾岚、刘丽丽、王笑寒、周华英、张一蕙、姜爽爽、张永科、尚青鲁、张鑫举行省市公开课、示范课、名师开放课等;张磊、吕卓雅、王晓丽、李哲晖、王雪、刘欣杨、刘丽丽、柳叙慧、王淑凤、祖金莹、刘潇涵、杜春玲、白杰、王璐、周华英、梁会爽、孙宁、孙雷、丁彦平、韩凯璇、孙迅、韩悦、尚青鲁举行市级经验交流;马珺、林琳、王少朋、秦欣、刘敏、崔世俊、杜明坤、吕卓雅、郑一斐、王小涵、王晓丽、李哲晖、于慧敏、王丽丽、祖金莹、白杰、张萌、韩德琛、吴正超、孙宁、姜爽爽、王晓燕、王银凤、赵君、孙迅、王岩、袁郁文、张鑫、韩云龙获评全国、省市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王淑凤、杜春玲、王晓丽分别被聘为青岛市高考9+1小组成员。杜春玲、邢爱丽担任青岛市高三兼职教研员,邢爱丽青岛市高中地理名优培育团队成员。张艳、王岩入选青岛市高中地理命题小组,袁郁文入选青岛市地球科学奥赛教练。丁彦平、韩凯璇等被聘为西南大学、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科教学研究生校外导师。
积极打造胜任奥赛强基辅导的尖兵教师,制定实施《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通过高端讲座、双师课堂等,帮助教师在实践中磨砺技能。建立尖兵教师动态评定机制,给予政策导向激励。
本学期听课 40 节以上的老师有:孙迅100节、刘欣杨90节、王雪80节、祖金莹60节,刘潇涵60节、陈凡姝55节、陈召洋55节、袁郁文53节、李哲晖52节、迟迅宏50节、秦汉堃50节、王银凤45节、于浩淼43节、张萌42节、王小涵42节、于慧敏41节。
继续实施班主任培养“金字塔策略”,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立青岛一中名班主任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引领作用。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对德育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研讨,各年级充分发掘德育特色和典型经验,促进班主任整体能力提升。本学期张磊老师获评山东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利用九月师德建设月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九位教师被授予师德标兵称号。举行新教师入职培训,张磊、王孟妍老师与新教师进行交流。举行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活动,配备教学、班主任双师并带教三年。
本学期先进年级:2020级
先进处室: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
先进班集体:
2020级:1班(班主任张磊)、3班(班主任王丽丽)、4班(班主任王斌)、10班(班主任孙宁);
2021级:1班(班主任王淑凤)、2班(班主任李青)、5班(班主任王笑寒)、9班(班主任尚妮娜);
2022级:1班(班主任尹君杰)、5班(班主任周涵婧)、8班(班主任宁艳蓉)、12班(班主任隋婧);
艺术班:2021级14班(班主任魏玫)。
(二)创新驱动,分层施教,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4.抓细教研集备,开掘学科建设的源头活水
推行教研组集中教研模式,打破原有集备组办公格局,以教研组为单位合并办公,实施贯通式一体化教研。严格落实“无集备不上课”的要求,切实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内管理与引领的双重作用,赋予教研组长在教师招聘、培养及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等方面一定的自主权。推行“问题式教研”模式,以新课程实施中核心素养培育、课程标准转化落地等突出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实践,干部参与教研集备,办公会专门设置教学管理研究板块,汇报交流听评课情况。数学、英语学科获评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英语教研组承办了青岛市英语学科基地教研活动,化学教研组承办了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
5.抓实课堂教学,坚守创新学习的主要阵地
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践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内化,点拨升华”的教学理念,完善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成果,进一步探索情境教学、思维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统一制定推广学习任务单六要素要求,优化使用,做好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践。常态化开展“四课”听评活动,举办“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赋能新课堂”主题系列培训,推动新课改精神通过研究课进行理念落实,示范课进行实践引领,公开课进行模式推广,常态课进行规范操作。对教研集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作业批阅等环节加强督查。2022级以队伍建设为中心,严把教学规范关,向课堂要质量。2021级开展双推进工作,通过强基培优,推进尖兵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推进尖优生高阶思维的养成。2020级以高考为核心,以强基综招为抓手,精准分流,开展强基培训、综招政策解读、培优补弱,针对清北目标生实施三导师制度。我校教学改革经验分别在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校长书记读书班、市教科院教学管理者例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6.抓准“6153”“1445”,探索分层培养的有效路径
实施尖子生培养“头雁领航计划”,成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专班,制定评价激励办法,做好增值性评价和教学述评,优化尖子生培养课程建设,从思维提升、学习管理、信心意志三个维度进行全面培养,实现“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效果。探索适应奥赛强基计划招生要求的校本培养机制,确定6名学科骨干教师担任首席教练,全面负责学习指导和组织工作;同时,聘请国内客座名师参与指导培训,打造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奥赛强基计划课程建设、优秀辅导教练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链。结合教育部公布的44项全国竞赛项目以及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开设《革命文化作品研读》《九章算术》等14门校本课程。4人获全国数学奥赛(山东赛区)国家级二等奖、2人获全国物理奥赛(山东赛区)国家级二等奖,均取得新突破;1人获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二等奖、1人获全国生物奥赛(山东赛区)国家级二等奖;毛从越在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摘得两金一银一铜,胡彦斌入选地理奥赛国家队,学校获第十九届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团队;百余名学生在作文大赛、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学校强基工作经验在市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工作推进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在全市高三教学工作会上李哲晖老师作为尖兵教师培养人选受到局领导特别表扬。白杰、李哲晖、迟迅宏、秦汉堃作为青岛市强基教练在全市强基授课;丁彦平、管路燕、赵君、韩凯璇、韩悦、刘玉琪、孙迅担任青岛市强基基地教练员并进行全市文史哲基地教学及集训讲座。韩凯璇、韩悦、孙迅等为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学科教学研究生进行授课讲座。
本学期优秀集备组:
2022级:语文(李羽婷),数学(杨崇华),生物(梁会爽),政治(孙雷)
2021级:语文(吕卓雅),英语(柳叙慧),物理(王世连),地理(王岩)
2020级:数学(于周好),英语(栾岚),化学(杜春玲),政治(韩政)
先进教研组:语文(张华),数学(王晓丽),英语(王淑凤),物理(石大山),政治(姜爽爽)
(三)提升标准,精致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7.加快推进创新管理,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
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青岛一中教育集团与市南区教体局签署合作办学项目。市南区琴岛学校纳入青岛一中教育集团融合型集团校。教育集团将积极推进小初高跨学段的深度衔接,实施“筑基计划”,加大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探索人才培养贯通式新模式。
8.强化措施力求实效,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注重教体融合,多途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制定了《青岛一中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及评价考核工作方案》,聘请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做出科学分析,对及格困难生、优良边缘生实行教师个体辅导负责制度。不断提高专业队水平,获山东省校园足协杯甲组冠军并闯入全国首届青少年联赛总决赛、全国中学生国际象棋网络锦标赛团体冠军。落实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加强近视问题综合防控,开展视力检查并对重点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卫生室以疫情防控和学生健康管理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获评“青岛市中小学示范卫生室”。通过开展陶笛学习等方式,确保所有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加强艺术社团建设,广泛吸纳有一定艺术特长和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合唱社团获评“山东省高水平艺术团”。合唱节目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合唱、戏剧节目分别获青岛市第三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四个一等奖。成立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阳光之家”,建立健全危机干预心理动态网络,形成特色鲜明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9.安全为重依法治校,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
以《青岛一中章程》为核心,完善了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并重新修订了《青岛一中综合治理手册》。加强民主管理,对征集的金点子分类汇总并逐条反馈。健全风险防控与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和台账制度,落实责任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加强“三防”和“三支队伍”建设,开展安全教育与演练,组织安全教育平台学习,特别是针对防溺水、防欺凌等,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发致家长信等多途径强化安全教育,多次组织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本学期疫情防控空前复杂,经历了长时间的每日核酸检测以及大面积阳性确诊的考验,在人员紧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水平考试、研究生考试、高考听力考试等重大考务任务。防控政策调整之后,及时处置三百余例居家管控,科学处置发热、疑似、阳性情况近百人次。排查各类重点人群2000余人次,摸排数据逾2万条,部分党员、教师志愿者冲锋在前,近百位老师参与到疫情防控核酸采样、扫码检测、体温三检等工作中,用辛勤付出换来了全校师生健康平安。
10.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
通过问卷、座谈、实地查看等多渠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食堂实行自主经营管理,不断提高饭菜和服务质量。强化管理,保证水、电、气与食品安全,完成了大宗供货食材公开招投标、新物业公司采购招标,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与指导。做好水、电、物品、设备、设施等管理,厉行节约,推进节约型学校和绿色学校建设。
二、问题与建议
1.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还有待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专业性、实效性上还有待提高;
2.教师对尖子生培养的意识与能力还需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能力还需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