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学校五年规划及学年计划,以作风能力提升与全环境立德树人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第五批全国特色航天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青岛筹备与服务保障工作突出单位、第一批山东省绿色学校、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同心九三行”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中国民主同盟盟务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健美操比赛)优秀组织单位。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五育并举,特色德育,推动全环境立德树人。
1.强德固本,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效。打造“聚力育英”家庭教育品牌,成立协同育人专项团队,探索高校专家与我校教师合作开展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组织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月”,尚妮娜名班主任工作室承办、周恺悦老师主讲“家庭教育五步法”教学示范课。注重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总结和家庭教育微课程的开发,由全体班主任参与撰写、汇编完成案例及课例集《启智润心,聚力育英》,邢爱丽、尚妮娜两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分别总结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王银凤、韩凯璇、宋佳玉、刘潇涵、隋婧撰写家庭教育微课程,刘潇涵撰写《走进心灵 用爱滋润》入围市教育局“家访好故事”。实施家校联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由心理组主办、名班主任工作室协办举行“家长大课堂”,针对学生心理关爱、家庭亲子沟通等开展深入探讨,200余名家长参与。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继续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通过“校长面对面”民主座谈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食堂管理等方式,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管理。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问题学生台账及定期谈话制度。加强与高校和各类宣讲团的协作,两次组织双一流知名高校进高中,每次近60所双一流高校走进我校,为学生和家长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公益指导。组织同济大学、九三学社的专家进校宣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2.多元探索,提升德育工作质量。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一中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市南共同体的牵头学校,与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和成员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打造具有一中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学校获青岛市大中小学“思政微课堂”宣讲比赛二等奖及优秀组织奖。不断完善“十自”德育管理方略,探索实施“十自”方略与班级文化建设融合新途径,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并发挥引领作用,选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等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围绕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大力发掘学校国防基因,在青岛市“走进新时代、建设新国防”网络知识竞赛中获集体二等奖。组织开展2022级杭州、西安、北京研学游和2021级学农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文化名城、农村田野,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身素养。组织“探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30余次。
3.五育融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开展“十大节日”之志愿服务节、劳动实践节、社团文化节、班主任节、体育节、研学实践节等系列活动。将美育普及型和提升型课程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陶笛等艺术教学。加强美育社团建设,青岛一中合唱团获评2022年山东省高水平艺术团。开展学生艺术素养自评工作,组织举行2021级艺术班班级音乐会。落实学生阳光亮眼计划,加强近视问题综合防控,开展视力检查并对重点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组织开展全体学生体检、高一年级脊柱筛查。重视教体融合,举行第二届“校长杯”校园体育项目吉尼斯挑战赛、第六届“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等,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确保学生体质优良率、合格率均达到上级考核标准。对学生体质检测数据做出科学分析,对及格困难生、优良边缘生实行教师个体辅导负责制。在全体体育老师、2021级全体班主任的努力下,学生体质抽测成绩实现新突破。羽毛球队获山东省中小学羽毛球比赛团体冠军,橄榄球队获全国触式橄榄球分区赛(石家庄站)亚军,足球队连续两届闯入全国青少年联赛总决赛并获山东省校园足球锦标赛冠军。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将创城工作各项要求落实落细,作为必查点位顺利通过国家级检查。
4.活动育人,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赛前集训等方式,加强对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竞赛白名单项目的指导,助力学子通过特长竞赛驶入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考取名校的快车道。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园地杯”全国中学生漫画大赛、“燕园杯”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青史杯”全国中学生剧本写作大赛、“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数字化专项赛的初赛展示活动。本学期,语文组组织学生参加了叶圣陶、科普科幻、华人杯、创新作文等全国性作文比赛,500余人次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数学组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山东赛区)获全国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省一等奖3人,省二等奖1人。英语组指导学生参加第19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8人获全国一二等奖。政治组组织参加全国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获最佳展示团队、最佳提案、优秀调研报告奖。历史组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燕园杯历史写作大赛,5人获全国一二等奖,7人获省级一二等奖。信息组指导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33人获一、二、三等奖;王童老师指导1名学生获青岛市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吕晴美老师指导2名学生获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青岛市中小学程序设计竞赛活动一等奖。韩云龙、赵万伦、于怡丹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第三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王银凤老师指导学生获山东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一等奖,于慧云老师指导学生获青岛市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一等奖,李琦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国际青年可持续发展创辩大会季军、第二届品言杯中学生华语辩论赛夏季公开赛全国亚军与全程十佳辩手。坚持每日“新闻一刻钟”,张鑫、王小涵、韩睿、袁郁文、李慧、张一蕙、韩悦、孙迅老师负责剪辑新闻,为学生提供最新资讯。
本学期先进班集体:
2020级:1班(张磊)、3班(王丽丽)、8班(邢爱丽)、12班(王孟妍)
2021级:1班(王淑凤)、2班(李青)、6班(马秀芳)、10班(王宏丽)
2022级:1班(石大山)、2班(宁艳蓉)、5班(尹君杰)、9班(杨爱丽)
艺术班:2020级14班(管延琴)、2021级13班(张永科)
(二)深化改革,创新学习,提升教学品质
6.抓准“6153”“1445”,探索分层培养的有效路径。实施尖子生培养“头雁领航计划”。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强基培训,建立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培养机制,形成了具有一中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结合市强基培训,分AB班,以教师讲授、同伴互助、阶段检测、假期集训等方式,实现了从高一到高三各年级强基计划培养全覆盖。本学期我校被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19所知名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2023年高考再创佳绩,全省前10000名、20000名、30000名人数均翻番,实现“双一流”院校录取人数倍增的预期目标,达特招线人数再创新高,特招线率持续保持高位。2023年中考招生工作成果显著,中考普通班录取线位列局属高中第三名,海尔创新班、交运创新班录取线均超第四名学校特色班,提升了学校美誉度。
7.推进改革,完善一中特色课程体系。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为引领,围绕办学特色,聚焦育人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体系化建设。对校情学情进行调研,以学习任务单为抓手,通过精研课程标准、创新课堂形式、优化课程资源等策略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做好校本强基与奥赛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构建国防特色教育课程。
8.变革教与学,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大单元整合设计和项目式教学,依托智慧课堂系统,开展情境教学。优化学习任务单的使用,做好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实践。常态化开展“四课”听评活动,邀请教研员来校为学科教学问诊把脉。本学期入选山东省中小学大单元教学实验学校培育工程。
9.一体教研,推进强组提质建设。坚持实施贯通式一体化教研,以新课程实施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等突出问题为导向,推行“问题式教研”模式。围绕课程标准转化落地等重难点,干部参与教研集备,定期召开教学管理者例会,汇报交流听评课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组织全员培训与分组培训,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活动,邀请名家讲座,举行骨干名师交流沙龙。教研组长例会开展微理论学习16次,推荐阅读或分享交流教育理论文章40余篇。学期初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名师优师进行“三新”研读培训,制定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季度性总结;组织开展集团化联合教研、信息化融合教研、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专题教研。举行学科周活动,各教研组开展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学科创新教育理念讲座、听评课、学生比赛等活动,为所有老师配备《民主与教育》《学历案与深度学习》,通过邀请专家指导,组内教师交流分享,学生研究成果展示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以学习为中心的素养课堂的构建。承办市高中数学竞赛会议、高三数学、地理二轮研讨会、英语教研活动等,邀请省语文教研员、市数学教研员、平度地理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全体教师参加高三一模、二模考试,并开展专题教研,组织二轮复习研讨会暨试卷分析会,举行新老高三对接,并邀请教研员进行指导,接待河南校长研修班、福建考察团,共计听课61节,高二英语组进行集备展示,王淑凤、王晓丽、丁彦平、尚青鲁老师分别进行名师工作室、学科基地、强基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本学期优秀集备组:
2020级:英语(栾岚)、生物(孙宁)、政治(韩政)、历史(管路燕)
2021级:语文(吕卓雅)、英语(柳叙慧)、生物(周华英)、历史(王明霞)、体育(韩松华)
2022级:语文(李羽婷)、物理(周涵婧)、化学(王璐)、地理(傅晓)
先进教研组:语文(张华)、英语(王淑凤)、生物(宁艳蓉)、历史(丁彦平)
先进年级:2020级
先进处室: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
(三)完善梯队建设,打造尖兵教师。
10.加强师资培养,完善教师培养梯队体系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优化《青岛一中“强师计划”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分别实施青蓝计划、菁英计划、卓越计划、领航计划和尖兵计划,发挥青岛一中5个名师工作室、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作用,各工作室按计划开展工作。借助校内外高端资源,通过专家讲座、教学基本功比武、命题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命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培育,将市级班主任队伍建设“雁阵工程”与我校“双金字塔”工程相结合,出台并实施《青岛一中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发挥张磊山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张磊、李青、邢爱丽、尚妮娜四个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开展师德建设月系列活动,探索实施师德综合评价记录,大力弘扬青岛一中师德标兵的榜样作用,着力打造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方案,加强师德考核力度。结合青岛市读书节活动,整合资源,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推荐等活动。全校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对《学历案与深度学习》进行学习研讨。郑一斐获评青岛市首届读书节活动先进个人,韩睿撰写的读书故事获评青岛市首届读书节优秀读书故事。
本学期,秦汉堃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常云龙、朱珊珊老师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任军涛获市级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王世连、张一蕙、张鑫、李琦、尚青鲁、韩云龙、孙胜男、崔世俊、秦欣获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张萌、于贻丹、樊佳利、张一蕙、于慧敏、吕卓雅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于浩淼、于慧敏获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举办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邀请市教科院李现勇老师进行指导。袁郁文、王笑寒、李慧、刘潇涵获一等奖。邢爱丽开设市级示范课,邢爱丽、韩凯璇、韩政开设市公开课,杜春玲、张欣、刘丽丽开设市级名师开放课,邢爱丽、王璐、白杰、杜春玲、曾雪娜、吕晴美、刘潇涵、王丽丽、蔡克欣、李慧、王晓丽、于贻丹、李哲晖、刘欣杨、迟迅宏、王雪、刘丽丽、丁彦平、孙迅、刘玉琪、韩凯璇、韩悦、张欣、于慧敏进行市级经验交流,王岩参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科研访学站。严贤付、任军涛、朱珊珊主持青岛市规划课题获得立项;邢爱丽、李婷、石大山、戴彦、吕卓雅、郑一斐、于慧云、王淑凤、尚妮娜、张鑫、丁彦平主持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获得立项。
本学期听课40节以上的老师有:王雪(85节)、于慧敏(71节)、刘欣杨(70节)、祖金莹(70节)、刘潇涵(70节)、李哲晖(58节)、迟迅宏(57节)、于浩淼(54节)、袁郁文(52节)、陈凡姝(50节)、陈召洋(50节)、王笑寒(46节)、韩睿(45节)、王银凤(45节)、王淑凤(44节)、柳叙慧(41节)、王晓丽(40节)、王孟妍(40节)、秦汉堃(40节)。
11.高位发展,打造胜任奥赛强基辅导的尖兵教师。制定《青岛一中强基计划尖兵教师培养方案及评价激励办法》,李哲晖、迟迅宏、王雪、刘欣杨、祖金莹、刘潇涵、秦汉堃、薄正、韩德琛、张一蕙、李慧等强基教练参加市强基培训、尖兵教师培训,利用课余时间持续开展强基培训。定期召开强基计划与尖兵教师发展总结与推进会,授课过程中实施“双师课堂”模式,教师在实践中磨砺技能,教练与学生一起成长。历史组承担青岛市强基计划历史基地的教练团队培训、日常培训讲座等工作,本学期完成75讲专题讲座。白杰和秦汉堃老师作为青岛市强基课程教练员授课4次。
(四)精致管理,提升标准,促进学生内涵发展。
12.保障安全,提高依法治校和平安校园建设水平。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示范校创建工作,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个性化学习手册和智能研修平台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高校园管理服务工作智慧化水平。开展安全教育,尤其是加强防溺水、防欺凌、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专题教育,定期组织应急逃生演练。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将护学岗和干部值班、学生处每日值班相结合。加强法治教育,邀请法治副校长刘向东律师、高广鹤庭长开办讲座,开展“学宪法讲宪法”和法治体验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学习。
13.精致管理,高质量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学校征集金点子32条,并逐一回复,完成新一届啄木鸟民主评议团换届,积极发挥评议团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学校自行购置和校友捐赠备足抗原试剂,及时发放,做好防疫周转库台账管理。结合师生提出的就餐合理化建议及时改进,调整餐厅售饭窗口,提高饭菜质量。物业每月出具阶段性服务报告,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对校园环境进行保洁和消杀。完成综合教学楼、运动场维修工程的招标和改造,对学校到期的资产进行了清理。
二、问题与建议
1.大单元教学研究和教学述评制度的推进有待加强;
2.尖子生及尖兵教师的培养体系、路径需更加科学、系统;
3.学生文明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途径还需进一步丰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