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程健康推进的重要保障。为促进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和初步实施,确定深入开展先行课和日集备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日集备”是学校为加强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管理而出台的重要措施。顾名思义即要求每个备课组每天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定时间、定发言人、定主题进行交流、调研,力争每天解决一至两个教研命题,其目的是为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并以此形成制度,进一步促进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先行课”是为促进备课组内教师之间共同交流而提供的样板课。即同一教案的前提下先行上课,为其他老师出精品课提供修订范例。学校规定“先行课”为备课组全员教研活动形式,备课组要按学校规定的课时出齐出足先行课,组内教师都要出课、听课。为保证先行课和日集备活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依据教学规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作如下指导意见:
一、各备课组须按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每日一次,称“日集备”,高三级部晚自习期间再加一次。
二、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应定中心发言人、定中心议题。每次集体备课应由专人负责记录。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包括教学计划与进度、单元检测与学情分析、教学案分析与反思、重点难点突破与教法、学法指导。具体说来:
1.备教材。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有关参考书等。任课老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和教学基本内容。要熟练掌握知识结构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了解现代科学的有关新成果。要广泛阅读参考书,借助参考书更好的掌握教科书,有重点的选取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各学科还要重视备实验、备教具,做好教学直观教具及声像资料的准备工作,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辅助性。
2.备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要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兴趣爱好、思维方法、学习习惯,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授课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个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3.备教法、备学法。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应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学生、教材、课型的特点,使教学方法适应教学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以利于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是引导学生向知识宝库进军的领路人,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在选择适当教法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集体备课后要求各备课组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典型例题、统一基本作业、统一单元检测。但不排斥个性化教学案和个性化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
五、各备课组要按课时数开齐开足先行课,开课者应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备课组长须带领全组教师集体听课,集体交流,对教案进行再修订。
六、《青岛五十八中教学常规》和《青岛五十八中关于教师综合评价及综合效益奖评定办法》为先行课和日集备的基本保障措施。级部小组成员及分管领导应主动参加、督查各组先行课和日集备活动情况。学校将组成专门班子进行检查,并量化记分,期中期末各汇总一次。对于无故不参加者,应给予批评教育乃至扣除综合效益分数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