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科学、有序应对地震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切实保障青岛第九中学广大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校园的稳定,依据《青岛市地震应急预案》《青岛市处置影响校园安全稳定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预案。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快速反应、减少危害,各方协同,科学处置。
青岛九中所在区域位于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华北地震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过破坏性地震的影响。近年来,被国务院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青岛九中黄岛校区建于2016年,验收后所有师生于2017年搬入校区,九中共拥有4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58名,教职工229名。青岛九中主要建筑物包括:立德楼、文德楼、崇德楼、明德楼、金桂楼、丁香楼、白果楼、图书馆、实验楼、学术报告厅、餐厅、宿舍楼三座;文体设施场馆包括:操场、篮球场三个、排球场、露天剧场、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108314㎡。
教学楼内部设施完善,抗震性较好,校内应注重用电安全,尤其是宿舍、实验楼等重点区域,宿舍的紧急出口为电动门,由手机APP控制开关门,一旦断网断电,紧急出口很难打开,不易于人群紧急疏散。一旦发生 5.0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伴有拥挤踩踏事故和次生灾害等隐患。
1.领导小组
组长:孙睿
副组长:张民、张小青、高峰、曲霖、乔红梅
2. 工作小组
组员:吕海平、孙岩涛、钟鸣、常发友、曹成俊、白长青、李犇、姜龙方、田永祥、马良、朱培波、王燕
(二)工作职责
1.负责贯彻落实地震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分析研究地震灾害防范与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重要决策事项。
2.强加应急值守、按规定做好信息报告、预警和应急响应。
3.负责本校救援队伍的建设培训,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
4.负责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评估。
5.发生地震灾害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快速组织指挥本校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应急疏散,抢救受伤人员,避免或减少人员生命危害,必要时请示上级政府部门给予支
6.在政府领导下,做好本校地震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
1.对校园楼道、走廊、过道、台阶等重点区域进行实地摸底排查,清除通道上的障碍物、危险地段和楼梯加装栏杆,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和危险标志,保证照明设施正常。
2.宣传防震减灾应急常识、发布应对工作提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学习掌握紧急疏散要求和技能,开展疏散演练,熟悉疏散的线路和次序。
3.落实班安全责任人,紧急疏散时,各个班指挥人员负责进行疏散引导,按照规定的撤离顺序和线路正确疏散。发生险情时,及时保护受到伤害的人员,同时协调险情周边人员避开危险区。
4.做好信息监控、收集、会商。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检查、调集所需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督导各项工作落实。
1.学校应当坚持24小时值班和园领导带班制度,保持通信畅通。
2.地震事故发生或发现可能发生后,第一发现人按照就近就快的原则,通知周边人员组织疏散,立即向领导小组如实报告情况。
3.发生人员伤亡时,校领导小组接报后,要在电话20分钟内、书面50分钟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任何人都可以通过110、119、120接处警中心,向当地政府接报突发事件信息。
5.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与现场简要情况,现场负责人和报告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是否需要上级救援处置等。
6.紧急信息要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报告要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1.地震发生后,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成员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学生依照规定路线、次序紧急疏散。
2.视情况成立地震应急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动员有关救援力量和工作人员进行先期处置,组织会商,及时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防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防次生、衍生灾害。
3.如现场存有易燃易爆物品或发生起火、漏电、漏水、漏气等情况,现场处置队伍要立即实施灭火、断电、断水、断气等措施,避免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4.立即组织应急救援,采取一切措施抢救伤者生命,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进行现场警戒,设立保护区,防止再次发生意外。负责收集和分析突发事件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和具体措施。
八、善后处置
1.相关老师,第一时间通知受灾学生家属,协助校领导小组接待学生家属,做好后续安慰工作。
2.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善后安抚等工作;按照相关规定配合政府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工作;关注事件发展,控制恶化态势,及时恢复正常秩序。
3.协调保险机构落实健康险理赔工作。
本预案发布后,校领导小组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预案解读培训,熟悉掌握预案。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预案演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