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3-20
字体大小: 打印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了慎终如始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平稳有序,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七版)》、《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及鲁指发〔2022〕1号《关于进一步强化当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文件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更新制定《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应急防控机制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总指挥:张  民  党委副书记 13969874211

组  长:孙  睿  校长 18363986068

副组长:曲  霖  分管副校长 13371486282

张小青  副校长 18863976657

乔红梅  工会主席 13105160963

钟鸣    校务委员 13697685857

成  员:吕海平  办公室主任 18253265275

李犇    德育与学生发展处主任 18661976917

朱培波  国际合作办学部主任 13969619945

孙岩涛  安全与后勤服务处主任 18661475201

陈运强  安全与后勤服务处副主任 15610025154

田永祥  德育与学生发展处副主任 13780681919

王  燕  国际合作办学部副主任 18660276616

马  良  团委书记 18562556588

李聪颖  办公室副主任 13864217343

曹成俊  教学与教师发展处副主任 18661927259

常发友  教学与教师发展处副主任 15192615726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曲霖兼任,副主任由吕海平和陈运强兼任。

领导小组设综合协调组、物资保障组、防控指导组、安全管理组、教学管理组、疫情处置组、督导监察组、校外联防联控工作组。

(二)下设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孙睿

副组长:吕海平

成员:钟鸣、白长青、朱培波、常发友、李聪颖、孙雪梅、王咏梅

主要职责:

(1)提前筹划,做足准备。严格按照青岛市教育局要求,动态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提前掌握教职工及同住生活人员返校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2)全面协调学校各部门疫情防控工作,负责信息报送,与联防联控工作组做好对接,完善学校-卫生-家庭-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助机制。

(3)加强防疫工作的教育和宣传,加快推进教职员工疫苗接种进度,做好教职工疑似和确诊病例的善后工作和心理疏导。

2.物资保障组

组长:曲霖

副组长:孙岩涛

成员:王思明、孙同华、张凯、赵洪武、王启成

主要职责:

做好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准备,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配齐相关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测温仪,消毒液等;开展卫生运动,每日坚持清除校内环境卫生死角,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预防性消毒。重点对学校食堂、餐厅、超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彻底清理过期食材、食品,对饮水机和二次供水的蓄水池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排空长时间滞留在供水管道中的陈水,委托专业机构对自备水源进行检测,不达标的不得使用。

3.防控指导组

组长:曲霖

副组长:陈运强

成员:田永祥、马良、王燕、曹成俊、罗双龙、张福江、吕蓉、张新

主要职责:

(1)全面摸排、动态掌握学生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确保每名学生返校前14天的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康台账;教育引导学生应于返校前14天返回学校驻地,市外返青的要严格向社区与学校报备,按要求实行隔离、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

(2)加强防疫工作的教育和培训,做好师生员工防范新冠病毒的相关教育、核酸检测以及疫苗接种的解释与引导工作。

(3)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封闭学校后,做好学生的卫生防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住宿管理和其他常规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疑似和确诊病例情况的上报和善后工作。

4.安全管理组

组长:曲霖

副组长:孙岩涛

成员:李聪颖、王启成、张凯、孙同华、牛建伟

主要职责:

(1)校门口安全管理。全面把控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专人负责,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严格执行“测温+健康绿码+行程码+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制度。严控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确需入内的,经学校同意后,严格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出具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无异常后做好登记方可入校。落实进校园戴口罩等个人防疫措施。车辆严格审批入校,车内人员严格执行入校制度。车辆进入校门,所有驾、乘人员都下车,逐一进行测温、验码、查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异常后确保每位人员都做好登记方可入校。

(2)负责所有外聘人员的管理工作。全面摸排、动态掌握学校外聘员工(包括保洁、保安、餐饮服务等后勤工作人员)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确保每名外聘员工返校前14天的旅居史、接触史、健康史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健康台账。加快推进学校员工疫苗接种进度。

5.教学管理组

组长:钟鸣

成员:白长青、朱培波、王燕、曹成俊、常发友

主要职责:

(1)制定居家及返校后的教学计划,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安排。做好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设备维护等工作,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制定疫情突发情况下的教学组织预案,实现线上线下即时切换,分类制定各个年级线上教学指导意见,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测,及时协调解决线上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发生疫情时“停课不停学”、无法返校学生“停学不停课”。

6.疫情处置组

组长:曲霖

副组长:陈运强

成员:吕海平、孙岩涛、田永祥、张新、王咏梅、孙同华、牛建伟、王启成、张凯、赵洪武

主要职责:

(1)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防控和联系网络。

(2)规范校内外临时留观点的使用,日常检查临时留观点的物资储备、卫生状况。

(3)在临时留观点处置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师生。对所有体温高于37.3℃的师生员工,一律进行核酸检测,并做好其他现场人员善后处理和服务保障。

7.督导监察组

组长:张民

副组长:乔红梅

成员:李聪颖、宋立坤、尚英、盛明峰、纪琳

主要职责:

督导跟踪考察了解干部、党员、教职工在防治工作中的表现。对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对态度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的,要批评教育、帮助提高;对工作不力特别是失职、渎职的,要进行严肃问责。

8.舆情应对组

组长:曲霖

成员:吕海平、钟鸣、常发友、白长青、孙雪梅

主要职责:

坚持疫情、舆情双管齐下,做好舆情监测预警、应对处置等工作。负责学校网站和公众号的运维,发布应急安排,统一一个出口对外。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发挥网评引导作用,启动与网信、公安部门的舆情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不发生涉学校疫情防控的舆情事件。

9.家校沟通(心理关爱)组:

组长:张小青

成员:田永祥、年级分管主任、班主任、王国香、纪琳

主要职责:

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积极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作用,开展学校疫情防控政策宣传解读。及时了解和回应家长关心关切,引导学生做好往返校途中防护,及时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对校内出现异常症状的学生,在组织就诊和核酸检测的同时,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共同生活成员;对缺课学生,及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做好课业辅导和关心关爱;对疫情防控封控隔离学生,主动多次向家长通报,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情绪疏导工作。

10.校外联防联控工作组

祁爱凤 13375557809 灵珠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丁顺苗 18678902060 黄岛区疾控  

史德功 13573887998 黄岛中医医院

管慎爱 15863019893 河洛埠社区党支部书记

吕骏恒 18678905700 黄岛边防派出所教导员

李亮   17667589619 西海岸交警大队四中队

王彬   15953231129 西海岸疾控学校卫生科主任

陈拥军 13678866359 黄岛市场监管局队长

二、返校准备

(一)组织要求

1.提前筹划,做好返校准备(综合协调组负责)

学校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统一部署,确定返校时间,科学制定返校工作方案,提前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返校前连续 14 天的健康状况、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综合协调组负责)

张民副书记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学校责任、部门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各部门分工合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落细。

3.机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防控指导组负责)

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的各项措施, 完善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定期对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开展疫情防控专题培训,对当前疫情形势进行解析,对防疫常识进行科普,加强师生员工及家长的个人防护意识。

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师生返校前与各联防联控单位(具体名单见上)做好对接,根据疫情新形势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 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 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明确要求,确保顺利师生返校(防控指导组负责)

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经学校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校。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须提供 48 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6.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防控指导组负责)

加强学校公众号、官网等新媒体管理,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变化,发布或转发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县(区),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

(二)保障要求

1.合理筹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物资保障组负责)

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 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隔离帐篷,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2.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综合协调组、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积极引导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或加强免疫,及时通过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台更新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合理规划接种进度,分批稳妥有序推进,加强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

3.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物资保障组负责)

师生员工返校前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提前做好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馆、图书馆、卫生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 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返校前对学校食堂及学校饮水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检查、清洁消毒,饮水设备设施应取得行业检测、监测合格资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及时更换已经损坏或陈旧的设备,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开学前对食堂员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件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4.配备人员,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综合协调组负责)

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要求,须按学生人员足额配备校医。校医定期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努力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确保开学后学校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三、师生员工返校后

(一)重点环节管控

1.入校排查登记(综合协调组、安全管理组、防控指导组负责)

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动态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对于出现发热、干咳、咽痛、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按规定流程处置。

2.加强校园管理(安全管理组负责)

全面把控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专人负责,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配备红外线测温仪等测温设备,体温检测。严格执行“测温+健康绿码+行程码+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制度,所有人员入校一律进行身份核验。严控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确需入内的,经学校同意后,经学校同意后,严格测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出具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无异常后做好登记方可入校。落实进校园戴口罩等个人防疫措施。车辆严格审批入校,车内人员严格执行入校制度。车辆进入校门,所有驾、乘人员都下车,逐一进行测温、验码、查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异常后确保每位人员都做好登记方可入校。对14日内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师生员工,学校要第一时间报告并配合做好隔离管控和核酸检测。要按照省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具体方案要求,强化邮件收发、外卖派送、外包服务等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的科学精准管理。

3.有序开展学校核酸检测(综合协调组负责)

按照驻地教体局、街道及卫生疾控部门的部署要求,学校所有教职员工执行每周2次核酸检测制度。食堂、保安、保洁、物业从业人员和校车司机、图书馆管理员等高暴露人群严格执行每日核酸检测制度,入校必须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全校师生(含外聘工作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确保做到全员覆盖、不漏一人。

不能在校内检测的,可自行到有资质的核酸检测点检测,入校须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教职工自行核酸检测的费用由学校提供。

对因挂职、下基层、在职培训等不在校内工作的教职员工,执行所在单位或地方核酸检测要求。返校时须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异常方可入校。

4.扩围加密核酸抽检(综合协调组负责)

按照驻地教体局、街道及卫生疾控部门的部署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每校每班每日学生抽检不少于20%的要求,制定学校每轮抽检人员台账,确保每轮抽检全员覆盖、不漏一人。

对学校教职员工以及食堂、物业、保安、保洁、宿管员、校车司机、图书管理员等高暴露人群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5.全面推行症状监测(防控指导组负责)

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若学生出现异常症状,由所在班级班主任报陈运强主任;老师出现异常症状,由班主任报陈运强主任;学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同时报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并第一时间告知共同居住人,提醒其做好个人防护。

6.强化异常症状处置(防控指导组负责)

师生员工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或多个个体出现乏力、咽痛等症状,学校立即启动疫情处置预案,坚决执行四个一律原则:①一律第一时间就地隔离并组织核酸检测,不得让其自行就医或家长接回居家观察;②一律在就诊医院留观,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保持相对隔离;③家庭成员中有密接、次密接者和中高风险地区、“同时空”伴随人员等情况,一律在3天内进行3次核酸检测;④师生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等症状的,一律对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3天内进行3次核酸检测。

7.强化因病缺课(勤)登记追踪(防控指导组负责)

严格落实因病缺课(勤)登记追踪和“一日三检两报告”制度。班主任负责对未到校学生逐一落实并详细登记原因,一旦发现健康异常状况,要督促及时就医并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台。

8.强化流调信息共享(防控指导组负责)

根据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对师生员工中重点人群进行动态摸排。如发现重点人员信息及时报告属地领导小组(指挥部)、疾控机构与街道防疫部门,在上述部门的指导下,配合做好相关人员的隔离、管控、检测等工作。

9.严格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防控指导组负责)

所在县(市、区)一旦发生本土病例,学校立即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准备,随时准备好配合市(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学校做好暂停线下教学,启动线上教学应急机制。推迟或取消线下大型会议活动,采取线上视频方式举办,确需线下召开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报备制度,提级审批落实防控措施。

10.改善校园卫生环境(物资保障组负责)

做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公共卫生间、电梯间等重点场所卫生管理,加强日常清洁和通风消毒。在食堂、公共卫生间、体育馆、教室等场所放置消毒纸巾或手消毒液,对电梯、门帘、楼梯扶手、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

11.严格教职员工管理(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要对教职员工从严管理,要求教职员工带头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非必要不离开学校驻地,尽量避免接触外地抵返人员。

12.进一步强化人员管控(综合协调组负责)

每日掌握走读师生的行程轨迹。所有师生员工非必要不离开学校驻地,确需离开的要严格执行报备审批制度,确保行程轨迹情况明、台账清。外出师生员工减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做好线上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组负责)

建立线上教学应急响应机制,提前做好预案制定、教学视频录制、教学组织、设备维护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立即转入线上教育教学模式。优化空中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14.配足配齐防疫物资(物资保障组负责)

学校按照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原则上满足一个学期使用数量,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员(孙岩涛)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15.抓好考试疫情防控(教学管理组负责)

制定各类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考务组织、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确保考试平稳安全。

16.督促提醒家长做好自我防护(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经常性提醒家长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注意个人防护,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

17.压实学生家长校外管理责任(综合协调组)

家长应主动做好家庭成员日常健康监测,每日2次为学生检测体温并按要求上报相关健康信息。要避免与发热等异常症状人员的接触,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健康异常状况,要立即报告学校,学生暂缓返校,同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告知学校。

18.强化家校防控协同配合(综合协调组)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做好对子女的安全教育与监护,对于学校推送的摸排要求,家长务必及时反馈。对于有摸排信息中所涉及地区旅居史、接触史,要主动向学校和社区报备,落实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措施。家长应完成本人和学生新冠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及时接种加强针,做到应种尽种。

(二)入校后管控

1.落实主体责任(综合协调组负责)

按照“两案九制”中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做好健康管理(防控指导组负责)

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检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师生员工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员工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3.巡检重点区域(督导监察组负责)

学校每日开展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馆、图书馆、卫生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4.加强活动管理(综合协调组负责)

组织活动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作出安排,合理管控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和“一会一案”的原则,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报青岛市教育局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前往校外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随身备用口罩。

5.做好手卫生(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在体育馆、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遮挡。

6.保障食品安全(安全管理组负责)

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 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校外供餐单位送餐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码、行程码和出具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

7.加强寄宿管理(疫情处置组负责)

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告知学生家长,并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加强宿舍出入管理,进出宿舍要测温,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卫生间清洁,做好垃圾分类。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报告宿管老师,宿管老师通知值班干部,由学校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安排车辆送往定点医院(黄岛中医医院 海南岛路158号)发热门诊就医进行核酸检测,不得让学生自行就医或由家长接回;同时联系家长。

8.加强健康教育(防控指导组负责)

学校将新冠肺炎和四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每周对师生员工进行疫情形势解析与防控科普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学生家长。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9.加强近视防控(防控指导组负责)

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教师授课应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学校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作息,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确保睡 眠充足。

10.加强人员防护(安全管理组负责)

校门口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带病工作。普通教职工与学生除就餐、就寝与运动外,在学校均要科学佩戴口罩。

11.完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组负责)

做好假期与开学后的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统筹,根据本学期教学任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疫情形势,适当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学校教学计划调整情况要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各分管主任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内容涵盖疫情防控、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规校纪等。班级进行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班主任加强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健康意识,明确中学生行为规范,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开设家长大课堂,指导家长做好学生新学期的衔接教育。

四、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

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变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校园出现病例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全校停课并实施学校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

(二)遵守处置流程

师生员工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学校第一时间进行隔离,通知家长驾驶私家车到校,做好个人防护后,带该生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做核酸检测,家长不得私自接学生回家、不得隐瞒病情。家长接走学生后,班主任进行病因追踪,每半小时联系一次家长,落实学生是否就医,可以索要挂号、就诊、核酸检测等票据,以确保学生已就医;家长也应主动向班主任报告就医情况。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进行省疫情防控平台及因病缺课系统的登记、上报。

师生员工在家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第一时间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做核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学校,学校安排专人及时进行省疫情防控平台及因病缺课系统的登记、上报。

返校时严格审查复课证明,符合条件的方可复课。

(三)启动应急机制

如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等人员排查和终末消毒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员工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对共同生活、学习的其他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就医。

(四)查验复课证明

学校应配合做好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员工的心理安抚和学业辅导、隐私信息保护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师生员工病愈后返校需提供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