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积极适应防汛工作新形势新变化,努力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有力有序做好汛期各项工作。汛期共成功应对10轮强降雨过程,确保了全市安全度汛。
一、汛前做足“防”的准备,夯实安全度汛基础
汛前,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名义组织协调全市防汛工作,坚持未雨绸缪,3月初即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结合青岛实际编制《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先后下发防汛备汛部署文件16件,组织召开全市防汛准备工作专题会议3次,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一)聚焦关键部位,防风险、除隐患。编制《防汛防台风重点部位及重要资源清单》并纳入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指导行业部门突出抓好23座大中型水库安全管理,全市头顶库、头顶塘坝等防汛防台风重点部位有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派出1048个检查组、3832人次,检查镇(街道)、村(社区)、防汛重点部位5292个(处),发现问题隐患540个,全部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杜绝“带病入汛”。
(二)紧盯关键措施,压责任、建机制。逐级落实防汛防台风行政责任人1805人,落实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和大沽河防汛责任人共23人,落实小水库“三个责任人”1419人,并在主流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先后组织各级防汛指挥员1885人次参加防汛业务培训。构建“1198”防汛指挥体系,建强“1个核心指挥部”,优化指挥部“1办9组”运行机制,建立“8项工作制度”,相关经验做法在国家级媒体刊发。
(三)狠抓关键环节,强预案、补短板。完善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临灾预警“叫应”等机制,组织各级修订完成防汛预案方案535个;制定局内部《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试行)》《洪涝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对应急响应启动后的行动措施进行细化分工;创新采用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市级防汛应急综合演练,9个市直部门出动32支防汛救援队伍、600余人演练了公开水域救援、工程抢险等12个科目;组织全市各级共开展现场演练、桌面推演等71场次,参演参训人员2559人次。制定基层防汛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两个标准”,通过督导检查、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分别按照30人、10人的标准建立了防汛救援队伍,努力补齐基层应急处置能力短板。
二、汛中强化“救”的保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汛中,立足于新的防汛抗旱工作规则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迅速转换角色,切实发挥好应急部门“救”的牵头抓总作用,全面加强防汛救援力量建设。
(一)逐步健全防汛救援力量体系。市级组建防汛专业救援队伍33支、社会救援队伍40支,共计5千余人,镇、村两级组建基层防汛队伍2千余支、2.5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以社会救援队伍为辅助、以基层队伍为尖兵的防汛救援力量体系。配备救生艇81艘、冲锋舟85艘、工程机械44台(套)、大功率水泵7台、应急救援车辆40辆等大型救援设备,具备24小时战备值班、训练、执勤以及随时调动开展应急救援的能力。
(二)持续完善队伍指挥调用机制。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启动“叫应”机制,对各类救援队伍进行“预先号令”19次;各防汛应急救援队伍集中备勤、随时待命,做好应对突发情况准备。按照分级分类部署的原则,汛期共提前预置救援人员16.3万余人次,其中:基层防汛队伍作为尖兵冲锋在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网格化”划分作战区域;专业救援队伍作为骨干力量承担急难险重任务。
(三)全面提升队伍训练备战水平。在短时强降雨、强对流等特殊天气影响期间,采取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组织防汛救援队伍紧急拉动,市级累计抽选各类防汛应急救援队伍42支、共出动人员995人、大功率排水泵车等救援装备101台(套);10个区(市)所有镇(街道)全部完成1轮基层防汛救援队伍拉动。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现场指挥部搭建桌面推演,在抢险救援前线紧急搭建现场指挥部,通过“两车一机”与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联动,同步进行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下一步,青岛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于“救”、立足于“战”,持续完善防汛救援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和保障能力,奋力推动全市防汛应急救援工作实现质的跃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