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公开承诺工作进展情况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12-15 来源 :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一、完成情况

2023年3月14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财税〔2023〕8号),明确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4月1日,启运港退税首票货物正式在青岛自贸区管委落地。目前,该政策落实取得积极成效,青岛作为出口离境港的虹吸效应初步显现,青岛港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2023年1-10月,全市港口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57914万吨,居全国第4位;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89万TEU,居全国第4位。

二、取得成效

一是港口航线网络深化拓展。坚持以“集装箱一体化”为突破口,调整优化内、外贸航线布局,进一步巩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地位。重点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成员国家航线配置,优化欧美远洋直达航线布局,全面构建“辐射日韩、连接东南亚,贯通印巴、中东地区并联通欧美”的东北亚国际中转通道。搭建以青岛港为中心,以日照、烟台、潍坊、大连、宁波、秦皇岛为支线的内支线网络,将半岛区域货源归集至青岛中心港连接国际航运干线网络。今年以来新增航线18条、总数达220余条,航线密集程度北方第一,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排名居东北亚之首。

二是航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首创“陆海港”一站式信息服务新模式,建成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实现港航综合信息互通共享,累计吸引企业注册入驻平台60余家,接入各类数据4.5亿条。联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等单位开展港航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提高企业风险防控和法律意识发布新版《青岛港口章程》,对港口经营建设、港口服务和应急事件处置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为港航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系统、全面的行业指南。发布《青岛市港口和船舶岸电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逐步推进港口船舶岸电使用常态化,船舶接电量同比提升97%。支持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发展组织开展2022年度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奖励资金申报工作。大力实施国内首创的港池内“套泊热接”,结合“低能见度集装箱班轮通航效率提升”“深水航槽直靠”等引航服务新举措,针对港航企业急难问题,给出最优解决方案。

三是物流网络日益完善。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沿黄流域节点城市布设“内陆港”,赋予内陆港码头前沿功能。拓展班列业务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欧班列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日韩陆海快线”“上合快线”等固定班列服务品牌。今年1-10月,港口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187.8万标准箱,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新增沿黄流域内陆港7个、海铁联运线路4条,总数分别达39个、74条;上合多式联运中心国际国内线路总数达31条,通达“一带一路”、上合组织23个国家、54个城市。

三、下步措施

一是加快完善港口设施。加快推进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北三突堤粮食筒仓三期及配套流程工程、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琅琊台湾作业区工作船码头工程等5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青岛港进港主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等4个项目。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二期)工程完工。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试运行。

二是拓展物流枢纽通道。持续开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示范创建,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新增海运集装箱航线10条以上,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国前列。新增内陆港5个、总数达到43个,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突破220万标准箱。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850列,打造区域班列集结中心。

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落实航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善航运服务信息化保障平台功能,加快上合多式联运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动航运要素交易试点任务落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等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