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佳苑:为民服务更精准更精细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6-06 来源 : 青岛日报
字体大小: 打印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环境优美的上流佳苑社区。

这是一个社区最珍贵的记忆。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考察。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我想向总书记汇报,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啦!”6月2日,75岁的社区居民毕淑英激动地告诉记者。当年,毕淑英就站在小广场的一群人中间。总书记和她亲切握手,她至今印象深刻……

这也是一个社区用心的“五年探索”。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探索更精准、更精细的为民服务举措。”上流佳苑社区党委书记李存业告诉记者。

五年来,上流佳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经济繁荣、群众幸福的发展之路。社区党委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居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由2018年的7700万元“出发”,连获“新高”——2021年实现集体经济“破亿”,2022年集体经济为10297万元,社区集体资产总值超过30亿元,五年累计投入民生保障2.86亿元。

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有底气”,为民服务“接地气”

6月2日下午4点,上流佳苑社区幸福街上的“喫茶去”茶馆里没有一处空桌,三五街坊好友聚成一桌,喝着绿茶热热闹闹地聊着家常事、社区事。

在茶馆靠窗的位置,“30后”“40后”“60后”的几位邻居坐在一起聊天。其中,84岁的王爱琴和55岁的王翠琴不但名字相似,手上还都戴着一个金灿灿的镯子。

“以前愁吃穿,馋个金镯子没钱买。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社区还给我们股民发钱,我拿了钱就买上了这个。”王爱琴回忆道。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社区加压奋进,集中力量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发展成为现如今远近知名的富裕社区。2005年,通过集体经济改革,居民变股民,集体经济发展红利持续放大。在入股分红的第一年,王爱琴买下了这个金镯子,她要用这个镯子见证“过上了好日子”。

这些年,上流佳苑社区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社区党委的干劲更足了,集体经济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社区居民的日子也更富足了。有了经济基础,社区为股民发放的生活补贴从2018年的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500元,非股民也享有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和900元的社保补助。

社区党委一方面将集体经济做得更强,另一方面将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得更优。近年来,社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将之前率先实施“党员联户”制度深化拓展为“1+3+N”模式,引导物业、志愿者、共建单位共同联系服务群众,推动基层治理全面进步。

在上流佳苑社区,“李奶奶”绘本阅读班是社区的公益服务品牌,深受社区儿童和家长的喜爱。这个阅读班的负责人李爱玲,是上流佳苑社区居民,也是一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30余年的党员和社区志愿者。退休回到社区居住后,她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主动承担起了社区的公益阅读推广工作。如今,更是将这一阅读班与社区托管中心相结合,成为社区儿童放学后的好去处。

不但创新基层治理的模式,上流佳苑社区还创新了基层治理的“载体”——文中提及的“喫茶去”茶馆,不但是社区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的免费饮茶之处,更是社区搭建的一处群策群议、群众自治的公共平台。通过茶馆议事,“解锁”社区管理。

就在不久前,“上流佳苑智慧电视服务平台”正式运行,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通过电视就可以实现订餐购物、远程问诊等功能。这个平台的运行,便是得益于民意的传递:上流佳苑社区之前开发有手机App服务,但社区老人在茶馆喝茶谈天时提及,对手机“玩不转”。社区党委收到这一民意诉求后,加快开发了电视这一更贴近老年人群体的平台,推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服务愈发“精准”“精细”,幸福街上收获幸福生活

在上流佳苑社区,有一条街名为“幸福街”。幸福街由社区党委打造,总投资一千余万元,面积3000余平方米,布局便民服务中心、医疗门诊、居家养老中心、幼儿托管、超市百货、休闲茶室、活力酒馆等多种业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重点关注并解决社区居民在社区医疗、居家养老、幼儿托管、便民服务等一家一户不好办、办不了的急难愁盼事项。

在这条“街”上走一走,记者感受到了社区党委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精准、精细,这也是居民幸福指数一路上扬的“动能”。

记者体验到的第一个“幸福感”,是上流绿色便民大食堂。当年,随着《新闻联播》的播出,大食堂迅速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餐厅”,吸引着周围的人纷纷前来“打卡”。“我们老年人就餐还是三折优惠,而且比2018年菜色更丰富了。”社区居民李国强向记者总结大食堂的“变与不变”。

“吃”出来的幸福感继续延伸。沿着大食堂向下走,上流便民服务社便映入眼帘。这处服务社面积650平方米,集日用百货、生鲜水果等多品类经营于一体,解决了因周边缺少零售点导致的居民日常乘车购物的不便。不但如此,社区还提供了每人每年5000元的购物补贴,保障居民“家门口”购物无忧。

出了服务社,来到社区“人气担当”——茶馆和小酒馆。茶馆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喝茶服务,是老年人的“主场”;旁边的小酒馆则是社区年轻人的天地,每天晚上人流不息,在此小酌一杯,卸下工作一天的疲惫,是社区给予年轻人的“温暖支撑”。

如果说小酒馆卸去的是年轻人的精神压力,那么社区托管服务中心则解决了年轻人生活中最头疼的问题——孩子放学后去哪儿。

“对于我们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中间的‘时间差’最难解决。”社区居民李文波的小女儿今年上一年级,他告诉记者,以前大女儿上学的时候,他和妻子只能轮换接孩子,这就需要向单位请假,极为不便。没想到,小女儿一年级开学,社区开起了托管班,为1至3年级孩子提供免费托管服务,免去了家长的苦恼。

“有了托管班,真是很省心也很安心。”李文波告诉记者,托管班的老师认真负责,每天的托管时间,不但帮助孩子辅导功课,还有专门的阅读和户外活动时间。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李文波女儿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提升。

托管班对面,社区卫生服务站引人注目。开在上流佳苑社区里的卫生服务站有何不同?幸福街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志胜向记者揭晓答案:以前社区医院朝九晚五上班时间固定,居民夜间不舒服,即使是感冒、肚子疼这种小病都要专程跑一趟大医院,特别是对老年居民来说,跑医院挂号、就诊电子信息化程度高,十分麻烦。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立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服务站可以实现24小时私人医生式的服务,居民不舒服,只需一个电话,医生就能上门出诊服务,小病不用跑医院、“大毛病”第一时间能处理。

时下,幸福街上的上流佳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不久后将正式开张,为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美闭环。

“我们在社区调研时发现,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00余人,其中半自理、不能自理老人占这一群体的10%以上。”李志胜介绍,针对老年人总数多、增速快、空巢化的特点,社区专门回购一栋居民楼,配建面积约230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中心。中心有床位近百张,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动,实现医生和护士上门服务。同时,与专业养老团队合作运营,让老年人在此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记者在中心看到,中心按照医养结合形式设置,每层配有医用电梯、每个床位配有紧急呼叫器等设备。不但如此,位于一层的活动中心配备了专门的书法、棋牌、健身等活动室,致力于达到康复康养、智慧助老、文化生活等全方位一体的服务目标,让老年居民能够在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中安享晚年。

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社区五年来为民服务的步履从来不曾停歇:6大类、5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社区代办,部分认证事项社区直办,平均每月帮居民代办事项150件;成立爱心救助委员会,对18户困难居民精准帮扶救助,累计支出81.5万余元;积极推动居民“家门口”就业,解决了223个就业岗位,凝聚起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上流佳苑党委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坚定不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李存业如是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