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港产城融合项目集中开工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03 来源 : 青岛日报
字体大小: 打印

城以港兴,港以城荣。2月2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举行,标志着山东港口在青岛总投资316亿元的32个港产城融合项目正式启动。

港产城融合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临港经济的重要手段,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山东港口在青岛市2022年建成投产、目前续建以及202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共计72个,总投资517亿元。其中,2022年建成投产项目19个,总投资101亿元;续建项目21个,总投资约100亿元;202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316亿元。

百亿级项目落地开花

港口项目投资大、辐射广、拉动强,是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压舱石。

此次集中开工的32个项目包括码头泊位、疏港铁路、粮食筒仓、员工公寓、风电建设等,不乏百亿级大项目。

其中,董家口至沂水新建铁路工程总投资约100亿元,被称为董家口港区未来发展的“生命线”。项目已列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线路起自青连铁路董家口草桥线路所,接轨胶新铁路后连接瓦日铁路沂水东站,按照国家一级铁路、双线电气化标准设计,货运能力超过1亿吨/年,将大幅提高港口疏运体系中铁路承运比重,持续降低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7-8#泊位工程、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湾底通用码头工程总投资约102亿元,将提升董家口港区通用散杂货物作业能力,为承接大港港区和前湾港区部分干散货、件杂货物向董家口港区转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条件。

此外,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矿石泊位工程总投资45亿元,设计通过能力1600万吨,将优化港口功能布局调整,缓解青岛港矿石码头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需要,满足腹地钢铁企业外贸进口铁矿石的供应需求。

32个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码头通过能力3500万吨、原油仓储能力80万立方米、液化品仓储能力26.8万立方米、粮食仓储能力16万吨、堆场13.3万平方米,进一步提升港口的服务保障能力,与石油化工、矿石混配、粮食加工、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融合互动,增强青岛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自动化码头三期年内投产

21个续建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

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位于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建设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水工结构按照靠泊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设计)及配套设施,泊位长度768米,设计通过能力70万标箱,总投资26.4亿元,计划年底投产运营。项目定位于世界港口领先水平,按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设计和建设,建成后将与自动化码头一期、二期联通形成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山东港口集装箱自动化程度和水平,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作用。

“目前码头前沿以及后方堆场主体已经基本建成,剩余部分计划在年内全部建成,并进行竣工验收。”山东港口青岛港建管中心总工程师远航介绍。

据介绍,自动化码头三期工程开展了原创性、基础性科技攻关,实现港口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比如,在生产管理软件方面,自主研发全球首套一体化智能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调度系统A-TOS;在大型港机硬件方面,联合北京和利时开发适用港口大型机械专用PLC;在基础传感器以及关键配套件方面,联合青特集团自主研发国内首款高载荷全功能驱动桥;首创港口直流组网系统,大幅改善电网供电质量,可年节约电能6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500吨。

港城融合“双向奔赴”

港口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统计,全球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有31个是以港兴市发展起来的。

为持续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青岛市成立了港产城融合发展专班,出台《争创“三区互融”典范区实施意见》《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给予港口大力支持和资源倾注。聚焦城市发展战略,港口也在项目投资上按下“快进键”,努力提升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青岛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增添新动力。

数字最具说服力。山东港口自成立至去年12月底,在青累计投资项目207个,总投资1270.5亿元,累计税收贡献超过6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9%;已完成项目154个,完成投资501.8亿元,新增码头通过能力4316万吨、130万标箱,新增原油仓储能力536万立方米,新增原油管输能力1600万吨,新增粮食仓储能力26万吨,新增库场97万平方米。

仅2022年,山东港口就在青岛市纳税34.75亿元,同比增长14.5%,为青岛市贡献外贸进出口值86.7亿元,以强劲发展助推城市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