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 腔
青岛政务网
字体大小: 打印

茂腔源于"肘鼓子"。清乾隆年间,肘鼓子流传于青岛地区胶州、胶南等地,民间艺人以本地肘鼓为本,揉进当地的方言俚语,民间小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肘鼓”。清咸丰年间,“本肘鼓”又与苏北的“海冒调”结合,形成了新的唱腔,称为“冒肘鼓”,亦称“茂肘鼓”。之后,又吸取其他戏曲的曲调特点,形成了原板、大悲调等板腔体系。1900年以后,“茂肘鼓”正式定名为“茂腔”。

茂腔的声腔音乐结构为板腔体结构,分为两个调式,分为B微调式和B宫调式,一般作正调、反调,男女同调不同腔。板式由原板、大悠板等,另有少量曲牌。茂腔的伴奏乐器为中国民族乐器,主弦乐器为京胡、京二胡、月琴。打击乐器有板鼓、锣、钹、小锣等,伴奏反调唱腔时加堂鼓和碰铃。茂腔的传统剧目有120余个,包括《西京》、《绣鞋记》等名剧。茂腔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唱腔、念白皆为方言口语,茂腔中表现婚嫁、庙会、礼节等情节时,完全以当地民间风俗为依据,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观众所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