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编制《友城发展规划纲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10-12
字体大小: 打印
  为充分发挥友城工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友城工作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根据全国友协《友好城市工作管理规定》和《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编制了《青岛市友好城市(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倡导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开拓和利用友城渠道,开展宽领域、多渠道、务实性友城交往合作,积极为国家总体外交和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纲要》总结了青岛市26年来友城交往的5点经验:一是友城工作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注重友城间共同繁荣、互利共赢;三是重视与友城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开展务实交往;四是倡导在政府框架下以民间交流为主导的交往方式;五是注意利用友城间的互补性。同时《纲要》分析了青岛市友城工作存在的不足。
  《纲要》分析了友城现状,提出了未来五年青岛市友城发展总体布局:一是按照国家外交总体布局,谋划友城布局;二是根据青岛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将拓展新友城的重点放在欧盟、俄罗斯、中亚、非洲、海湾地区、东盟、拉丁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大洋洲等八大区域;三是兼顾开拓青岛市友城空白区域,形成重点突破、点面结合的友城发展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纲要》还对地区友城布局进行了细化:在亚洲地区,确定日、韩仍是青岛市友城交往的重点国家,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和交往情况,提出适当在东盟、西亚、南亚和中亚地区开拓友城;在欧非地区,继续以欧盟、俄罗斯及部分东欧国家为重点交往对象,在非洲建立友城的重点地区为南部非洲和北部非洲;在美大地区,继续将友城工作重点放在美、加、澳、新等国家,同时为填补区域性友城空白,提出把南太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作为今后开展友城工作的重要区域。
  《纲要》把改善友城布局、提高交流水平、加强政策管理作为友城发展目标;提出“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友城布局;优化交往方式,拓展交流内容;整合友城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三项具体措施;在组织、制度、法制、政策等四个方面强调了体制保障的重要性。《纲要》为完善青岛友城布局、推动友城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友城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