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两不厌 圣火海上传 海上传递昨再为残奥火炬接力画龙点睛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9-03
字体大小: 打印
  经典可以历久弥新。奥运圣火和残奥圣火先后在岛城传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与青岛帆船之都形象极为契合的海上传递。
  早上8时30分,风帆上附着有硕大“天地人”标志的青岛号大帆船便已经静静地停泊在下水坡道延伸出去的一条浮码头旁,船上的工作人员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与7月21日一样,此次负责驾驶“青岛号”的还是高勇与高君,在上次传递中担纲海上传递火炬手的刘卫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刘卫说自己的心情比上次更激动。
  9时10分,5位海上传递的主角乘坐工作艇抵达浮码头。5位主角,或为青岛成为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立下汗马功劳,或为青岛奥帆赛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他们是:熊跃进、张知春、王志敏、温希荣和代志强。
  第七棒火炬手张知春,是奥帆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一位双手残疾人士,因而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手持火炬。但早在前天,张知春便设计好了高举火炬的方式:保持左手大臂和小臂呈垂直状,将火炬放在大臂和小臂间的关节窝处,然后用层层胶布加以固定。尽管事先已经演练了好多遍,但张知春还是略显忐忑。为此,刘卫特别拿来矿泉水瓶模拟火炬,用胶布将矿泉水瓶牢牢固定在张知春的左臂上,确保此方案万无一失。奥帆委副秘书长朱悦涛也在一旁鼓励张知春:“只要有信心就没问题”。 
  9时40分,5支火炬到场,有过海上传递经验的刘卫立即将5位火炬手召集在一起,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并指挥5名火炬手在船上演练了一遍传递过程。第六棒火炬手熊跃进,是一名海军军官,而将圣火传递给他的第五棒火炬手张鹤田,则是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两个人的交接点恰好位于陆地与大海的交界处,这样的安排算得上是别具匠心,两人还特别演练了一遍交接前的行军礼动作。
  10时10分,张鹤田与熊跃进完成交接,熊跃进经舷梯登上“青岛号”,伴随着下水坡道两侧的彩烟升腾而起,海上传递拉开序幕。这次海上传递与上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将起点和终点位置对调,终点设在曾颁发了北京奥运会11枚金牌的海上颁奖平台,9月13日,这里还将颁发3枚残奥会金牌。
  主防波堤、五四广场、丈量大棚码头,欢呼声从四面八方涌来,“青岛号”在5艘大帆船的护送下缓缓驶出港池,船上的5名火炬手也依次完成圣火传递。当青岛号大帆船行驶到奥帆中心白色灯塔附近时,难以按捺自己激动心情的第十棒火炬手代志强高擎火炬,先是向主防波堤上的观众鞠了一躬,又低头向辽阔的大海拜了一拜。
  上岸后,在解释自己这个煽情的动作时,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这样说道:“我上敬天,下敬地,天地人和;左敬父母,右敬为残疾人事业作出贡献的有志之士,我相信青岛残奥帆赛将像青岛奥帆赛一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