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奥帆赛残奥帆赛锦上添花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10-20
字体大小: 打印
   
  “号外!号外!北京奥运会开幕了!”“百年一梦,今朝梦圆!这份号外,可真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8月8日晚上11时,北京奥运会的精彩开幕式正在向全世界徐徐呈现。此时,在北京奥运会协办城市青岛的大街小巷,为隆重纪念北京奥运会这一彪炳中国史册的世纪盛事,一份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加班加点出版发行的号外纪念特刊正在大家手中竞相传阅着。号外有着“世界风云变化的缩影,重大历史事件的明镜”之誉。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出版了四份号外,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四份号外的出版发行只是我市奥帆赛残奥帆赛新闻宣传工作的亮点之一。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新闻宣传工作指挥部按照“全面动员、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用最高的要求,最严的标准,最大的努力,实现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全面做好新闻报道、媒体服务、开闭赛式、氛围营造、人文奥运等工作,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国际帆联官员、帆船运动员、国内外记者、社会各界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新闻报道——
  突出重点 形成亮点
  10月10日下午,奥帆赛、残奥帆赛总结表彰大会在市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在这个将掌声送给所有奥帆赛残奥帆赛有功之臣的表彰大会上,来自青岛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朱月明与赛事运行工作代表、安全保卫工作代表、志愿者代表等一起,站在总结表彰大会的发言席上,同与会代表一起回味那个心随帆动的精彩八月。
  朱月明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站在了舞台的最前面,而荣誉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为奥运作出贡献的所有人。”的确,奥帆赛残奥帆赛期间,全市新闻媒体工作者发挥睿智,施展才华,营造了浓郁热烈的奥运氛围,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增添了绚丽一笔。
  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办好奥运会残奥会和奥帆赛残奥帆赛至关重要。新闻宣传指挥部建立了运转灵活、高效的新闻宣传组织指挥体系,统筹对内对外宣传,统筹赛前、赛时和赛后等各个阶段的新闻宣传,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赛事期间,市属媒体分别组建了北京报道团队和奥帆赛报道团队,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各展所长,纷纷打破常规,加大对赛事和赛事组织、保障等工作的报道力度。各媒体共开设各类专栏、专题40余个,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财经日报等推出了“激情奥运”、“超越梦想”、“奥运看财经”等奥运特刊,日均出刊100余版。青岛人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直播总时长超过200小时、各频道每日新闻报道总时长超过140小时。青岛新闻网、青岛传媒网、老年生活报、青岛画报、招商周刊等积极参与,结合各自特点对赛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报道。整个赛事期间,各媒体共刊播相关消息、通讯、图片等1万余篇。赛事期间的新闻报道,也因此成为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直播时间最长的一次。通过媒体记者们提供的大量动感画面、精美图片和生动文字,进一步放大了奥运效应,使更多的受众领略了奥运的精彩,感受了扬帆的激情。
  国内媒体、境外媒体纷纷把视线聚焦到奥帆赛残奥帆赛,报道规模空前。今年共有100多批次660多人次的境外记者到青采访,是建国以来境外大的通讯社和知名媒体来青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境外媒体关注青岛、刊发青岛新闻最多的一年。赛事期间,中央和全国各地媒体共刊发奥帆赛残奥帆赛报道1340篇次,中央电视台70多次现场直播赛事实况,直播总时长达10余小时,境外媒体发表青岛奥帆赛报道1780条次,极大地提升了奥帆赛残奥帆赛的影响力和青岛的城市形象。
  新闻宣传指挥部还主动设置议题,组织了30场新闻发布会,其中场馆媒体中心举行了11次媒体通气会和中国队、英国队、香港队等4场媒体见面会,组织媒体对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国际帆联主席约仑·彼得森等重要贵宾进行了专访;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青岛分中心组织了15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内容涉及赛事筹办、安全保卫、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共有42家媒体391人次与会采访。流畅有序的新闻发布组织工作得到了运动员、各国记者和国际帆联官员的高度评价。大家普遍反映,新闻发布会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主题设置准确,内容发布充分,数据素材翔实,为他们提供了大量权威信息。
  媒体服务——
  善待媒体 赢得赞誉
  “您好,请问您需要提供什么帮助?”一进入新闻中心的前台,就有志愿者微笑着向记者询问。随后,记者乘电梯来到二楼访问者中心,记者可以在这里随意取阅北京奥运类、青岛概况类、外商投资类和品牌经济类等六大类报刊和图书。在三楼媒体记者工作区,记者发现这里除了设有奥运赛事新闻发布厅外,还有专门为电视记者准备的信号传输区,记者们可以在这里轻松完成电视直播等工作。新闻工作区还免费为记者提供功能齐全的电脑和快捷的网络传输服务,当日稿件可在这里完成采写与传递。最热闹的当属三楼的中国文化体验区:这边,好多外国记者正围着剪纸艺术家李翠敏,听她介绍国际大奖《万里长城》的创作传奇;那边,很多外地记者正在对“帆船之都”茶艺表演如痴如醉。新闻中心设立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活动,让外国记者享受奥运文化的同时,更充分领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茶歇区稍事休息,桌子上摆放着各类糕点和咖啡、矿泉水等食品,旁边则是各类报刊杂志。采访完毕,记者可以凭借新闻中心颁发的记者证,在奥帆赛期间,不论任何时段、任何地点、任何距离都可以免费乘坐青岛市内的任何一辆公交车……
  8月15日,法制日报驻青岛记者站记者张庆申和孙安清以《难忘之旅》为题,记录下了他们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青岛分中心的这一个个难忘片段。文末,他们感叹说:“这真是一次美妙而难忘的新闻之旅。”而这也是所有来青采访奥帆赛、残奥帆赛记者们的一个共同感受。
  奥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媒体盛会。奥帆赛期间,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183家媒体的292名注册记者在青采访,还有21家持权转播商参与奥帆赛转播。残奥帆赛期间,来青采访的境外媒体,有3个国家和地区的19家,记者39人。新闻宣传指挥部坚持“善待媒体,精心服务”,把对记者的关心和友谊贯穿到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把奥帆赛记者工作、生活场所建设成为温馨的“记者之家”,为记者提供温馨服务、个性化服务。
  赛事期间,注册记者中心共预约采访组委会、运动员和国际官员150余人,成功率达到92%。累计接受媒体船预约942人次、颁奖仪式摄影位置预约256人次,派发媒体船252条次。与此同时,切实做好奥林匹克新闻服务(ONS),ONS共在INFO2008系统上提供帆船项目背景信息439条,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赛时新闻371条,帆船项目发稿总量位列28个大项中的第八名。此外,ONS团队还为媒体工作间及混合区内的媒体提供纸质成绩及公报递送服务,为媒体提供了及时、准确、专业的奥林匹克新闻服务。奥帆中心媒体工作间共接待记者近2000人次,完成各类预约1000余次。
  我市还建设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奥运会惯例的奥帆赛非注册记者新闻中心——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青岛分中心,共有326人进行实体化运作。中心设置了记者接待区、咨询服务区、记者工作区、茶歇休闲区和中国文化体验区等五大功能区,实现了申请受理、审核、批准、答复、协调落实和服务提供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还为非注册记者提供信息、语言、抵离站、酒店推荐、电视信号传输等十大类服务项目,为记者准备了装有记者服务手册、新闻背景材料的“记者包”。赛事期间,共接待境内外媒体记者747人次,其中,境内42家媒体654人次,境外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媒体93人次,并高质量地完成了发展中国家媒体采访团来青采访的接待任务。
  丰富多彩的采访参观活动也为中外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宣传指挥部围绕赛事组织、文化活动、旅游参观等5个板块安排了60余项活动,统一组织注册记者和非注册记者对我市大企业、志愿者服务、软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进行采访报道,组织个性化参观采访活动150人次、城市采访活动6次,让媒体在瞩目奥帆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青岛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每天出版一期奥帆赛英文专刊,配送到奥运村、媒体中心、非注册媒体新闻中心以及机场、火车站和部分三星级以上酒店。
  优质高效的媒体服务令媒体和记者们备受感动。中央电视台有5个频道致函我市表示感谢,他们在感谢信中说“无论在新闻采访的拍摄联系,还是在接待服务等各方面,贵方的同志们都给予了我们热情周到的帮助”。路透社Justin Palmer评价说:“感谢你们提供的帮助和始终如一的微笑,你们为青岛争得了荣誉,你们的努力使这次奥帆赛取得巨大成功。”法新社Don Emmert说:“你们的帮助使我采访奥帆赛遇到困难时变得容易,你们专业的服务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氛围营造——
  铺天盖地 热烈祥和
  在东海路,一个个绚丽的巨型“祥云火炬”灯杆映入眼帘。为了与蓝色调的滨海景致形成对比,154个路灯灯杆被包装成“火炬”形状,以渲染“祥云瑞彩,共享和谐”的意境;在东西快速路上,两侧挺立的奥运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奥运柱上方是一个写有“中国加油”字样的巨幅展板,展板周围衬托着喜庆的“祥云”;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候机楼外的出发和到达厅外走廊上方,一个以“祥云瑞彩”为造型的弧形擎顶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眼球。14个钢结构弧形擎顶创造性地融入2008奥运会火炬的“祥云”元素,装饰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景点式空间长廊,烘托出浓厚的奥运景观氛围;在香港中路、东海路、海信桥、科技街广场、海云广场、李村广场等处,随处可见迎奥鲜花景观。在奥帆赛场主通道的燕儿岛路,一条“奥运花街”鲜花盛开……
  奥运元素遍布大街小巷,奥运理念融入千家万户。赛事期间的景观雕塑、宣传牌、宣传画等布满城市的各个角落,成为岛城一张靓丽的名片。
  围绕“中国风格”、“青岛特色”,按照“铺天盖地、亮点纷呈”的要求,我市营造出了“热烈、欢快、祥和”的奥运氛围。新闻宣传指挥部高标准策划推出了祥云火炬灯杆包装、机场候机楼瑞彩祥云弧型擎顶、奥运元素景观柱、巨型投影景观灯、激情奥帆雕塑景观、福州路大型旗阵广场等八大亮点工程,其中, 6000平方米以上的青岛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黄金广场、数码港、青啤大厦的巨幅奥运宣传画,成为全国最大的楼体奥运宣传画。设置了奥运景观雕塑80处,各类景观式跨街拱门31座,灯杆挂旗9673杆,大型广告宣传牌1678块,各类围挡广告7万平方米,广场奥运元素彩灯51组,装饰彩灯2008盏,各类跨街串旗条幅2204条,各类电子屏5100个,张贴各类招贴画10万余张;建设完成了十几块户外大屏幕,赛事期间,大屏幕下成了市民游客观看奥运、享受奥运的欢乐海洋,市南区鲜花大道、巨型花坛,城阳区大型立体景观及机场独具匠心的氛围营造,成为奥运期间的闪耀的亮点。
  奥帆赛结束后,指挥部迅速组织了环境宣传设施转换工作,使2008残奥会“天地人”标志、国际残奥会标志布满城市的主干道和交通枢纽。
  开闭赛式——
  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
  8月9日晚,当香港帆板奥运冠军李丽珊站在帆板之上,凌空飞渡,点燃位于奥林匹克主题公园纪念墙码头顶端的火炬台时,时空凝固了。火炬塔被点燃后,循环造型的冷焰火与大坝、海面喷薄迸发的高空焰火交相辉映。随着音乐的延展,各种造型焰火在奥帆中心腾空而起,色彩斑斓,光耀海天——这个极富创意的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启动仪式,成为这座城市永久的记忆。这个启动仪式也因此开创了青岛历次晚会的“五个最”,即程序最规范、演职员阵容最庞大、艺术表演形式最丰富、舞台呈现最绚丽、焰火表演最精彩。
  同样让人深刻铭记的一幕也出现在残奥帆赛的启动仪式上。9月7日晚,刚刚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射箭女子个人金牌的青岛姑娘张娟娟高举火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缓缓打开的“天门”,走近印有残奥会标志造型的圆形引火器。在响彻全场的五秒钟倒计时之后,用手中的火炬点燃了引火器,引火器缓缓升起,恰如一轮东升的旭日,照亮了整个奥林匹克主题公园。在升到最高处时,十三道璀璨的火焰突然像离弦的箭一般飞向226米外的火炬塔——残奥帆赛以这样一种充满诗意的方式启动了。
  如今,虽然奥帆赛残奥帆赛已经过去了许多时日,但每当人们回忆起这两个极富创意的点火仪式时仍然津津乐道。
  奥帆赛残奥帆赛比赛都是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进行的,没有伸缩性,也没有发挥的空间,而开闭赛仪式的具体细节上,可以创新,可以把最能体现文化特质的东西给表现出来。就这一点而言,开闭赛式就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创意文化、思维水平的绝好舞台,这也是我市集中展示筹备成果的最佳机会。基于此,开闭赛式指挥分部精心策划,使奥帆赛残奥帆赛启动仪式和闭幕联欢晚会充分体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两次启动仪式上独特而富有想像力的点火方式、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的狂欢互动、残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的温馨表演及向运动员赠送状元轴等,把中华文化魅力的博大精深、青岛人的热情好客、青岛的美丽风光、青岛海洋文化都凝聚其中,并淋漓尽致地充分展示出来,令所有来宾终生不忘。
  人文奥运——
  激情飞扬 精彩纷呈
  奥运会开幕前夕的7月21日,奥运圣火传到青岛,约百万市民观看圣火传递,秩序井然,气氛热烈,赢得了北京奥组委“安全保卫和服务组织双满分”的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火炬安保工作联合先遣组更是明确表示:“青岛是全国奥运火炬传递以来,秩序最好、气氛最热烈的城市。”
  在火炬传递中青岛赢得的褒奖和赞誉,与这座城市浓厚的人文奥运氛围密不可分。
  奥帆赛在青举办,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搭建了广阔平台。新闻宣传指挥部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把提升城市文明与推进人文奥运结合起来,努力在全市营造“同迎奥帆赛,共建文明城”、“当好东道主,文明迎奥运”的浓厚氛围。坚持从人的行为习惯抓起,在全市大力倡导“文明赢得尊重”的社会风尚,组织了“文明从我做起,提升青岛形象”、“青岛向世界展示什么”等大讨论,开展了“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文明礼仪我践行”、“当好东道主的N个细节”、“十百千万”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印发《市民迎奥运文明行为规范》、《市民迎奥运文明手册》、《市民文明礼仪读本》、《奥运知识读本》等100余万份,人文奥运宣讲团先后进行礼仪演示500余场,知识宣讲1800余场,听众达150余万人次。始终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融入到群众性迎奥活动中,各行各业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我为奥帆赛添光彩”、“千帆竞发2008”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人文奥运活动。赛事期间,全市800万市民把迎办奥帆赛的巨大热情转化为提升城市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以东道主的文明姿态,积极参与奥运、奉献奥运、共享奥运,40.2万名注册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
  丰富多彩的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为“人文奥运”增色不少。在青岛奥运村举办的民族器乐演出、大型京剧服饰展示等系列活动,赢得了中外观众的广泛好评;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中国文化体验区进行的书法、剪纸、茶艺表演,让境外记者充分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映像中国——民俗文化展”上,每天有2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剪纸、苏绣、景泰蓝版画、蛋雕等现场展示。在梦幻剧场举办的欢乐奥帆曲艺专场、“奥帆之歌”大型歌会等精彩演出,让市民充分享受到了奥运带来的快乐。
  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世界与青岛的距离拉近了。一位在奥运村里进行剪影艺术的民间艺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一名来自美国的运动员为感谢他的剪纸礼物,特别回赠了一幅毛笔书法。上面写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歌《我和你》中的一句歌词“我和你永远在一起”,这令他十分感动。
  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我市在汇泉广场举办了奥运文化广场天天演,“迎奥运大型群众文艺展演”、全民健身文体专场、社区综艺专场等20余场演出,各类以奥运、帆船为主题的展览、讲座活动也吸引众多群众参加,展现了全市人民欢庆青岛奥帆赛、祝福北京奥运会的美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