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三晚7时,市人民会堂三楼排练厅大门关闭,“谢绝观摩”的告示平添几分肃穆。
大厅里,为数寥寥的观众是以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席林耀基为首的“评审团”,“待审”的则是刚刚广纳良才的青岛交响乐团。60多名团员都在屏息酝酿,盯着著名指挥张国勇的指挥棒,等待第一次“考评”。
作为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的协奏乐团,本次考评,就定为了小提琴比赛的四首决赛协奏曲目。当维瓦尔第《四季》的曲调飘荡在排练厅时,“青交”的第一首公开演奏曲目写谱进了“青交”历史。接下来,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西贝柳斯等的三首曲目也一一奏响。近两个小时,四首小提琴比赛决赛曲目流畅而精彩地完成。“我终于放心了”,一直在仔细聆听的林耀基在演奏结束后笑了,“本来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么短的时间,乐队能否达到国际比赛的水平,现在,我放心了”。
“每天9点排练,团员8点半就基本到齐。”乐团副团长熊辉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圆满完成协奏任务,乐团的新成员们卯足了精神、下足了苦功,“每天四个小时的排练紧张而又认真”。
而作为小提琴比赛的指挥、上海歌剧院的院长张国勇更是“添柴加油”:为了弥补“青交”的年轻,特意调来了部分上海歌剧院的演奏员,与“青交”一起排练。
“有张国勇这样的指挥在,让我更加放心”林耀基认为目前乐团排练好的曲目基本符合国际大赛的标准,“别看他们才刚刚组团,我相信到比赛时,青岛交响乐团一定能成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