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市2009年工作思路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1-23 来源 : 中共胶南市委书记 张大勇
字体大小: 打印
  2009年,胶南市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把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抓稳定作为主基调,抢抓“环湾保护、拥湾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好项目落实,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抢抓“环湾保护、拥湾发展”重大机遇,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突出抓好董家口深水港和临港产业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教区等“八大”产业平台开发,推进落实青岛港大型散货码头、LNG接收站、北船重工、太平洋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家居城、小珠山旅游及综合开发等一批优质大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立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扶持东佳集团、天一集团等企业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扶持力度,力促哈工程青岛产学研基地、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开工建设,打造全市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二、积极发展富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富民优先、创业富民的工作导向,完善落实小额贷款贴息、培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政策措施,不断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做大茶叶、蓝莓、食用菌、黄烟等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农民生产创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优先对部分损毁的农村公路进行改造和修缮。继续推进农村自来水安全运行保障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切实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三、优化发展布局,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抓住董家口深水港开发建设以及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即将贯通的重大机遇,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城市发展,着力打造以临港经济为支撑、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新兴港口旅游城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全面启动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工作,深化完善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河道、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在有条件的镇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城市片区改造、村庄搬迁改造和重点区域商业综合开发,改善提升城市形象。启动“国家生态城市”创建工作,持久开展造林绿化,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卫生城市”。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整合用好财政资金,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保运转、保民生、保增长上。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稳妥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以青岛市培育重点镇为契机,制定出台扩权强镇的政策办法,扩大各镇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管理权限,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托重点产业平台,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引进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业水平高、对财政贡献度大的优质大项目。抓住青岛与台湾海空直航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台湾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确保实现突破。
  五、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水平作为党委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目标,整合用好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创业就业能力。健全失业预警报告机制,实施“在职培训援助计划”,全力扶持企业稳定岗位。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开工建设各类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筹措廉租住房100套,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水平,确保市职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提升、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工程”,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化“大接访”活动成果,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对食品、餐饮、药品、卫生等的监管,打造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品牌。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才使用效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两公开四差额”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改革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干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2009年作为“人才建设年”,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关键岗位、重点领域急需的高端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切实提高人才效益。
  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强化落实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的理念,按照“积极、快速、畅通、灵活、稳妥、细致、务实、廉洁”的十六字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压缩不必要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年内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压缩15%。按照突出重点、抓大放小的原则,切实改进领导方式方法,逐镇研究确定2009年重点经济工作目标,逐一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把责任和权力下放到镇,建立起责权利相一致的工作推进机制。改革完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突出个性化考核,做到一镇一张单子,强化督查考核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