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区2007年新年新思路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1-05 来源 : 中共四方区委书记 吴淑玲
字体大小: 打印
  
  2007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综合实力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构筑“七大板块”经济发展布局(四方港区板块、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板块、人民路商贸中心板块、重庆南路汽车贸易板块、郑州路都市科技板块、北岭山休闲娱乐板块、双山现代商务板块),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区生产总值、区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
  着力发展新型都市工业。依托捷能、纺机等骨干企业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提高都市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度和财税贡献力。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再创一批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突出抓好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力度,推进海水淡化、废水利用、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加强对新上项目的节能评估管理,强化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控,年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7%。
  突出发展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促进全区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区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6%。加快推进四方港区一期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招商工作,积极做好集装箱码头配套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启动港区南片开发建设。以港区为依托,继续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争取港区物流园尽快形成规模。结合靶子沟、嘉善路片区改造,完成人民路商贸中心项目主体工程。继续抓好青岛市汽车贸易大道、嘉禾路民俗小吃街等特色街区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引进汽车博览中心和售后服务、汽车美容、餐饮服务等配套项目,力争启动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65公顷核心区改造工程。同时,加快发展旅游配套产业,重视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重点打造科大都市科技园,规划建设科大方泰TPI研发应用产业化基地、朗盛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全力打造橡塑与高分子材料研发基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建设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第四代智能玻璃装备及中试基地等产学研合作项目。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积极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同时,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橡胶化工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用制度、融资制度和中介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鼓励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民营及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财税贡献评估机制,重点引进能耗低、产出高、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项目。支持企业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重点突破一批对全区经济具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建设项目。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将2007年确定为“城区建设管理年”,不断提高城区建设管理水平。统筹考虑居民安置、城市景观和经济发展等要素,规范落实相关程序,强化建管部门、街道和基层组织责任,启动嘉善路片等70万平方米老城区改造项目和大山村等10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项目,确保竣工70万平方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鞍山路、哈尔滨路周边楼座进行“平改坡”,实施海琴广场周边整治二期工程,认真解决供水、供热、停车场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成1万户居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新增13片5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新建、改造停车场2万平方米。实施精品绿化工程,年内新建改造公共绿地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推进城管工作向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延伸,健全城市管理监控网络体系,强化街道城市管理职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有序推进政治建设,巩固发展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
  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加强党委与政协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社会新阶层统战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支持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及章程开展工作。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规范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社会公示、民主听证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健全“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开展三评、百姓论坛等活动,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加强工作监督和执法检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三、着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巩固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营造知荣辱、讲正气、守信用的良好风尚。
  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人文奥运”宣传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军警民共建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继续开展邻居节、市民读书节等特色活动,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快教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步伐,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完善社区文化中心功能。不断深化海云庵糖球会、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等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坚持开展送文化、图书进社区、进部队、进学校,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四、积极推进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事故的能力。不断深化“情系未来”工作,重点做好闲散青少年、外来务工子女、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善于运用社会管理资源改进社会管理,切实把各种新兴组织、新兴行业纳入有序管理之中。深入推进“回归绿洲”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的管理与服务,有效控制重新犯罪。积极培育发展社团、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好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基层群防群治组织,完善治安防控网络,深化基层、行业创安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矛盾纠纷初期排查控制率保持在98%以上,调处成功率不低于95%。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着力解决拆迁改造、企业改制、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
  着力关注民生问题。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各项政策,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搭建社会救助平台,完善以城市低保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康复和社会救助工作,新建36个无障碍社区。
  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大社区软硬件建设,强化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全面开展以“五好”、“四无”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楼组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居家养老、社区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带动社区服务向高层次发展。完善社区“两中心一协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实施人民一小改扩建工程,争创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推进劳动保障、司法和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探索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新机制。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广泛开展“迎奥运年”全民健身活动。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培养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继续抓好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推进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完善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
  造就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大力培养引进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社会管理人才和各类急需专门人才。
  建设务实奋进的基层组织。抓好中央和省、市、区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广“一管三带一联”、“楼组党建”和“365党员工作室”等社区党建品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逐步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探索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
  锤炼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完善区级领导联系点、机关部门包点和机关干部任职蹲点制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改革文风会风,规范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集中精力狠抓工作落实。继续深入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大力推进机关作风、机关文化和机关信息化建设,突出抓好机关科室建设。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健全督事、评绩、考人、查纪“四位一体”激励约束机制,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使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抓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从制度上堵塞腐败漏洞。深化八小时以外监督、在职干部社区联系卡等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