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2007年新年新思路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1-05
来源 : 李沧区
2007年,李沧区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牢“一条主线”,把握“两大机遇”,发扬“李沧精神”,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深化“三个突破”,持续推进“四个十”工程,通过不懈努力,使南北差距明显缩小,把李沧建设成以繁荣、民主、文明、和谐为主要内涵的现代化青岛核心区域。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按照“优化提升二产,突出发展三产”的工作要求,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筑起支撑现代化青岛核心区域的经济格局。
1、优化提升二产,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都市工业示范区。通过巩固整合基础版块、做强促优成长版块、开发培育未来版块,达到优化二产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二产由传统资源消耗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
一是帮助大企业加速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优化结构,巩固地位。引导汽车、碱业等大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加快传统工业,尤其是污染项目的淘汰更新步伐,逐步根除胶州湾浅滩白泥、钢渣、铬渣等重点污染源,大幅度减少废液、废渣排放量,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产业。
二是引导电子信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等成长版块向园区集中,增创规模优势,增强带动作用。完成昊悦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生产线、泰德汽车轴承技改、佰纺寝装用品、康杰药业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完成青岛海通车轿新厂建设。同时,新建都市工业经济示范园1-2处,按计划推进李沧莱西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企业有序转移,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积极扶持海水淡化、生物制药、模具制造和太阳能开发利用等未来版块中的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示范效应,引领未来发展。建设光伏城,积聚、引进太阳能产品生产企业,形成太阳能产业的研发、生产、应用一条龙系统。启动田元模具项目,建设青岛模具工业园,初步形成模具产业集群。
四是超前做好青岛第二客运站周边区域未来发展的专题研究、规划设计和产业定位,深化编制、完善沧口机场现址的规划方案。
2、突出发展三产,繁荣壮大现代服务业,做强北部商贸中心。按照“科学布局、惠民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中西部大规模拆迁改造和东部中央居住区建设为契机,前瞻性、创新性地做好服务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持续构建“四圈四线”。中心商圈完成大村河两侧商业规划,做好李村大集改造、李村河两岸改造前期准备及部分地段开工建设工作;启动沃尔玛综合商业项目;开工建设三星数码大厦和宝龙城市广场一期工程。沧口商圈完成商业规划设计方案;对沧口体育场及其周边茶叶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完善重庆中路两侧商业功能,培育特色市场。东李商圈突出生活终端产品集约消费的发展方向,建设鞋帽等专业规模市场;确保东晟商贸城、宝达大厦项目按计划推进,启动棉麻地块改造项目的建设。苏家商圈结合中央居住区打造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
二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物流基地培育,力争润泰物流项目年内完工投产,引进蒙牛乳业青岛物流配送中心和西南铝业物流中心等项目。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招商重点,定向引进动漫基地、温州教学仪器、文化休闲等项目,确保新批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增长20%。
三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以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整合东部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大幅提升我区旅游景点水平和对外知名度。结合大枣园社区村庄改造,打造大枣园文化特色街。
(二)统筹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区功能环境,突破城市形象
继续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见靓景、面上缩差距”的战略思路,统筹城市建设管理,做到科学规划,精心建设,长效管理,由点及面突破城市形象。
1、树立精品意识,实现多点突破。启动青岛休闲商住区、宝龙城市广场以及中心商圈部分地块建设,做出形象和标准,实现城市形象突破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扮靓视觉通道,打造线上景观。全面完成10条小河道整治。在完成三线(重庆路、308国道和青银路)两侧规划的基础上,按照“高端起步,优化功能,综合开发”的原则,逐步实施改造,在水平和档次上努力做到一步到位。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启动金水路拓宽前期工作和楼山路等超期服役道路改造。
3、完善城区功能,缩小面上差距。继续实施道路管网改造,迅速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实现供热面积80万平方米。加快中西部旧城(村庄)改造,启动大枣园等村庄的改造工作,完成新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竣工60万平方米。
4、加快中央居住区建设。超前进行东部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整体开发配套需要。按照“捆绑改造、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快速有序地推进七大片区开发,青岛休闲商住区开工48万平方米,力争完成居民安置房和一期商品房建设。
5、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将2007年确定为“城市管理年”,强化“四分建设、六分管理”的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健全城市公共管理应急指挥运作机制,提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继续深化“三项整治”,着重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法制化、人本化、精细化。
(三)以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突破和谐社会构建,努力建成和谐青岛的首善之地
遵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不断开创和谐李沧建设的新局面,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在民主法治方面,不断提高民主执政水平,通过科学、民主决策引领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建立起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扩大和发展基层民主,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在公平正义方面,按照“点上创优、面上普惠”的原则,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并向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倾斜,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以决战课堂为切入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扩建第63中学,更新全区23所中小学信息设备,逐步缩小教育上的南北差距。坚持富民优先,多渠道、多方式建设李沧区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围绕“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搭建,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建成区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在诚信友爱方面,通过完善组织协调、共同参与和考核激励机制,使“以德治区”战略更加制度化和常态化。不断丰富“以德治区”战略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文明诚信李沧人等系列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和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在全社会倡导清新的从政文化、平实的为民文化和健康的经商文化,让“八荣八耻”在干部群众身上得到物化,并普遍体现在“四个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充满活力方面,努力培育创新型文化,把创新创业精神贯穿于实施实施“三大战略”、深化“三个突破”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现代化青岛核心区域建设的热情和活力。着力加强党政一把手、社区党政负责人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团结活泼、积极奔放的生动局面。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再改扩建15处社区文化中心,争取90%以上的社区建立为民服务代理站,不断培育和谐社区,夯实和扩展和谐之基。
在安定有序方面,按照“不惹事、不误事、不怕事”的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四个安全”。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发展的正确方向。继续加大“平安李沧”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公共和治安复杂场所设置1000个电子监控点,推动电子监控三级联网工作深入开展;加快全天候巡逻机制建设,促使可防性案件和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建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在李沧”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强化“事要解决”的工作理念,注重解决就业保障、房屋拆迁和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和街道领访等制度,建立理性有序的信访秩序,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解疑释惑的作用。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把环境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快西部工业区的污染整治,积极推进胶州湾污染治理。加大生态李沧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山体恢复和绿化工程,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以人为本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建设现代化青岛核心区域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民本、法制、民主、效率的执政理念和能力。持续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工作,深化党政机关品牌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党政机关干部捕捉信息、综合提高、迅速出击、一以贯之和学习反思的能力,在为民执政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发展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先进性。
2、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一切重大问题,做到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特别是班子内部要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继续倡导“简单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营造“率直、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实施“夯实基层基础工程”,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基层组织整体效能。深入开展“三好带头人”活动,加大“两挂一派”工作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实施党建工作“亮点工程”,创新党员发展模式、增强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基层规范化建设水平。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按照“关口前移、源头治腐”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以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