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100%”赢得了群众笑脸——看胶州市庄里头片区如何实现和谐拆迁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6-22
字体大小: 打印
  最近,胶州市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顺利拆迁了长期制约城市发展的庄里头村、王家滩村两个村庄,创造了拆迁改造中,政府、村集体、村民三方利益高度统一的和谐样本。人们说:这次拆迁拆出了干群关系的融洽、拆出了群众的笑脸、拆出了上上下下的满意!
  三方利益的高度统一
  据介绍,5年前胶州市机关办公大楼启用后,胶州东部新城区的建设随之加快,而横亘在高楼大厦中的一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就是庄里头村和王家滩村。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拆迁工作一直难以进行,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
  今年3月,胶州市将新城区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决心搬迁改造两个城中村,以此来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庄里头、王家滩两个村共851户,约有15万平方米的房屋。这些房子中,既有本村村民,还有外来村民,既有楼房又有平房,既有产权的还有无产权的,情况相当复杂。拆迁指挥部充分考虑到群众利益的重要性,先后经过20多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出台了拆迁安置方案。
  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好房不吃亏、差房得实惠”。主要内容是:不管本村村民和非本村村民,以每处平房正房四间为基数,都安置新建楼房160平方米。因安置楼房均为公摊面积较多的高层住宅,每处房屋再增加20平方米作为奖励;正房不足四间或多于四间的,每间分别安置40平方米,同时一间房增加5平方米作为奖励。为解除村民后顾之忧,胶州市民政、劳动保障部门还为全体村民办理了村改居和养老保险手续。这样,851户村民都成为拆迁的受益者。庄里头村88岁的高绪厚老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七十年代盖的四间土坯房,将会变成两套总面积180平方米的楼房,市值达70多万元。
  这次拆迁改造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也使胶州市收获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的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高。村庄的集体经济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胶州市政府的做法是,两个村庄协助政府拆迁后,把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变更为商业用地,并根据统一规划建设商业用房。初步测算,这部分商业用房年收益即可达300多万元。
  拆迁改造后,这里将规划建设以高层为主,集特色商业、会展、金融等多种经济形态的中心商务区。目前,已有多家大企业集团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
  “三个100%”人性化拆迁
  拆迁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三个100%”的有情拆迁:“入户率100%、见面率100%、争取理解率100%”。从3月下旬开始的两个多月的拆迁过程中,160多名拆迁工作队员登群众门、说群众话,用亲情感化群众,用真心去解开群众心中的疙瘩,感人的故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开始,有一些村民说什么也不愿意搬迁。得知情况后,刚刚做过大手术、在家休养的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吴焕明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政策,讲利益,讲大局。一个星期下来,10多户群众被彻底感动了,当即签订了拆迁协议。 
  为等一位在外做生意的村民回家签协议,机关干部宋立凡、戚宝奎等几个人一直等到晚上10点半。就这样,在前10天,就有800多户村民签订了搬迁协议。
  3月16日,动迁正式开始。搬迁村民临时往哪儿安置?怎样拆除旧房?搬家治安如何保障?家里人手少的怎么办?……这些具体而细小的问题,对于个体百姓来说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南关街道办事处专门召集附近村庄的支部书记开会,搜集、提供闲置房源,并将信息发到群众手中。搬迁户租住期间所有的水费、卫生费一律免除,由相关村庄承担。娄子底村接受安置了30户拆迁户,不仅免除过渡期内的水电费,而且还让其享受本村村民的福利待遇。他们还指定专人负责,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五保户、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搬家。
  拆迁工作基本结束后,拆迁指挥部依然牵挂着拆迁户的衣食住行,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荆振亮介绍,村民搬到哪个村哪个户都登记在册;每户搬迁村民的手中,都有一张印着村支部书记和工作组工作人员电话的联系卡。同时成立了村民互助队、便民服务队、爱心服务队、拆迁安置服务队四支队伍,开展以“耐心、热心、公心、诚心、关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活动,村民如有生活困难,只要电话一打,服务队马上到家。不管村民搬迁到哪里,工作组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一直服务至村民回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