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齐长城遗址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6-06-10 来源 : 空
字体大小: 打印

  齐长城为春秋战国时在齐国境内修筑的长城。它西起古代的平阴县北部(即今肥城县西北六十余华里的广里、古防门以西),东至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于家下河村北处,全长一千多华里。齐长城由于修筑于鲁中丘陵的南北分水岭上,因而古代又称“长城岭”或“长长岭”。齐长城胶南段位于胶南市境中部,自西而东,横贯胶南市5个乡镇,自诸城市桃园乡史家夼入境,起自六汪镇李家前夼西岭,经六汪、铁山、隐珠、黄山、灵山卫5个乡镇,蜿蜒横亘于丘陵山岗之上,逾小珠山进入黄岛区于家下河村东北入海,历经215座山头,全长55公里。齐长城跨越鲁山、李家前夼西岭、徐家前夼北岭、烽台顶、烽台南岭、孙家沟南岭、山周北岭、月季山、背儿山、曹成山、孟家洼子北山、苗家南山、黄山、报屋顶、蟹子山、石寨顶、歪头顶、尖顶子、太阳顶、大鼻子山、扎营山、敞口涧、教场、马插石、小黑涧、大黑涧、白石口子前、将军帽子、簸萁扬、小珠山、鹁鸽山、瞅侯山、西洞山、牛王庙山(徐山)、于家下河西山、于家下河北岭入海。它或以泥土斑竹板筑,或以乱石垒成,象一条长龙横卧于山岭之上,气势雄伟壮观。由于年代久远,大都已倾圮倒塌,而许多地方的墙基尚清晰可辨。如胶南市六汪镇的烽台顶一段,长约300米,高2¸3米;山周北岭一段,长约近600米,底宽7米,顶宽3米,高约5米。在逢山越岭的地方多是石砌城基,用石灰、粘土和沙加水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筑成。还有几处至今仍保留着修筑烽火台的遗迹。如在烽台顶就保留下一座烽火台,高4米,直径15米。在白石口子前还残存着一个城堡要塞,长约10米,宽8米左右,它的南面靠在城墙上,其他三面向北突出。要塞周围的石墙现已倒塌,但有1米多宽的城基仍依然可见。

  关于修筑齐长城的历史,在《竹书纪年》、《齐记》、《管子•轻重篇》《史记•楚世家》等史籍中都有记载。根据史学家的考证,齐长城西段,早在周灵王15年(公元前557年)就已完成,以后又陆续向东发展,到战国周显王时,先后经历了一、二百年的漫长岁月才全部建成。

  遥遥千里的齐长城距今已是两千余年了,它为研究齐鲁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2001年6月,齐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