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首批十二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定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7-15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日报讯  经过为期一周的公示,崂山区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公布了首批9大类1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中包括:孙家下庄舞龙、东韩舞狮、枯桃花卉种植技艺、柳腔、九水梅花长拳、崂山茶道、崂山剪纸、北宅樱桃种植技艺以及首批市级名录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沙子口庙会、沟崖高跷。首批名录是在全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确定程序是:由区文化局、各街道文化部门及有关单位进行整理申报,经专家初评和区评审委员会审核,产生推荐名单,再经过社会公示,最后由区政府批准公布,评审工作以科学、民主、公正为原则。

  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重要保护价值。如崂山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韵”因具有独到的崂山地方特色被公认为道教音乐中的三大经韵之一,是中国音乐史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具有出色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特点。如:沟崖高跷“叠三层”将传统武术融入民间舞蹈,极具观赏价值。而崂山剪纸重要传承人之一苏霞剪的斗鸡、斗猴、斗牛让静态的剪纸作品动起来,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具有世代相承的特点。如孙家下庄舞龙、东韩舞狮等经过几代民间艺人传承,已经成为深受崂山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四是具有相当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如:对沙子口庙会、崂山茶道、枯桃花会的种植技艺、北宅樱桃的种植技艺等项目的保护,将逐步打造成为崂山乃至青岛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不仅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升崂山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