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日报讯 昨天,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主题,推出了百余项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活动,广大市民纷纷走 近文化遗产,参与各种活动,了解青岛的文化遗存,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言献策。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昨天,我市的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和有条件的文化遗产地等免费或优惠向社会开放,参观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昨天,一系列“文化遗产日”专题展览精彩纷呈。市博物馆特意为“文化遗产日”推出了两个专题展览《城市记忆———老照片中的青岛与即墨》和《秦岭“欧风遗韵”摄影作品展》,分别通过一位欧洲摄影家眼中清朝末年的城市风貌和一位我市摄影家眼中的优秀历史老建筑来展示百年青岛的沧桑变迁。2006年“走近大师”系列第二展《诗画人生———丰子恺绘画艺术展》也于昨日开展。数千名观众在各个展厅穿梭、浏览,无论是留驻于镜头之中的城市风貌,还是大师遗留的珍贵手迹,都充溢着丰富的意趣。
“青岛鉴宝会”也于昨日在市博物馆开幕。以国内著名的宋代官窑瓷器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原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青云为首的12位特邀专家分为“陶瓷”、“书画”、“杂项”三个小组为市民免费“鉴宝”,并提供相关咨询。昨天下午,赵青云还在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了文物知识讲座,数百名文物收藏爱好者亲临现场与专家交流。
另外,我市其他展馆也精心准备了特色展览。民俗博物馆昨天推出了妈祖文化展、历代朝廷服饰微缩展、民间工艺品展以及中国传统玩具展;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推出了康有为文化遗产在青岛图片展、生平史迹图片展、书法珍品展等。
各区市借“文化遗产日”之机尽展“家底”。他们不仅将各自的“文化家底”———文化遗产图片展搬到了市博物馆,而且在各自辖区内也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市南区的“画谱老建筑”百米长卷展、“历史优秀建筑”等优秀书籍推介等活动在八大关风景区花石楼登场。昨晚7时,音乐广场举行了“历史文物遗产保护”综艺专场演出。城阳区在法海寺举办了佛教文化艺术展,仇志海艺术馆推出了黑陶艺术展;即墨市博物馆举办了公益性的青岛百年老照片展、田横祭海图片展、即墨古县衙展等;胶州市的高凤翰纪念馆也免费推出《高凤翰艺术成就展》、《宋代板桥镇复原展》、《北宋铁钱展》等系列展览;平度市则于昨天免费开放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柱山摩崖石刻以及千佛阁。一些家长带着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表达着他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强烈愿望。
此外,市文物局昨天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文物保护社会义务监督员的聘书颁发仪式并召开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这标志着由文物专家、学者和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强烈热情和责任感的市民组成的20位“文保”监督员正式“上岗”。今后,他们将担任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布衣钦差”,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设立国家的“文化遗产日”,对于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引导民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我国建立国家保护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推出一系列活动就是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市民“亲近”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氛围。
据悉,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