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确定实施标准化战略目标任务 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制
青岛日报讯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府近日根据全国、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三大主要任务。
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产品质量安全、优势主导产业、自主创新、循环经济以及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建立起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在标准化意识、发展环境、标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以及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三大主要任务是——
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在食品安全和消费品质量安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6项以上,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400项以上;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重点企业比例达到20%以上,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重点企业比例达到5%以上;基本建立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
全面推进标准化实施。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个以上,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示范企业15家以上,建立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以上,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5个以上。全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主要工业产品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采标产品数达到2000个以上,中国名牌产品采标率达到95%。获得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企业60家以上,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达标企业50家以上,获得国际先进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企业和单位3000家以上。全市产品、工程和服务标准化实施水平居国内城市前列。
加强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承担国内外标准化技术组织数量达到20个以上;建立国内领先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标准信息的需求;建立国内领先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检测能力覆盖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国内领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预警能力覆盖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和重点出口产品;培养标准化工程师500名以上,培养和引进标准化高端人才100名以上。
市政府要求各区、市政府及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着力解决好当前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政府对标准化事业的推动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速提升青岛标准化水平,加快培育标准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确保标准化战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