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力争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
青岛日报讯 日前,《青岛市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规模将稳步增长,到2010年,信息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左右,完成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左右;并力争实现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初步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空间布局全面拓展、信息化建设国内领先五大目标。
市信息产业局负责人介绍,新出台的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围绕一个核心——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锁定两个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突破核心技术,落实三大战略——技术创新、产业链突破和招商引资,努力提高信息家电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器件等基础产业。
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产业将重点发展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制造、软件产业、电子元器件、电子应用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化七大领域,建设数字电视、智能家电、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平台、嵌入式软件产业化、数字奥运、企业信息化等8个重大工程,力争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左右,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左右。
二是产业结构初步优化。在巩固家电产品和通信设备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软件、 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核心产业,形成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到“十一五”末期,初步形成龙头整机产业和核心基础产业互动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加大企业、政府和社会在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建成数字视听、智能家电和移动通信三个公共研发平台,在全市构建起基础设施完善、智力资源雄厚、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空间布局全面拓展。形成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主体、以两个国家级园区为两翼、以胶州湾北部为增长点、以若干市级专业园区为支撑,各有特色、优势明显、有机协调、整体发展的区域格局。其中,黄岛区成为以消费类电子为主要产品的聚集区;崂山区成为通讯类产品和软件产业的聚集区;城阳区成为以零部件加工出口为主的聚集区;市南区成为重要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并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外包;市北区以信息城和都市工业园为基础,重点突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服务;四方区利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优势,重点发展机车车辆电子和智能电路板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李沧区重点以基础元器件为主;平度市、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莱西市发挥自身的成本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配套元器件产业,成为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五是信息化建设国内领先。“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构建国内领先的信息化基础网络,建立国际一流的奥运会信息服务设施,力争全市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20%,其中城镇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50%;互联网用户超过200万户,宽带用户达到10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台/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80部/百人;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达到99.8%以上,市区数字电视转化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