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出谋献策 打造青岛的精气神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2-02-15
字体大小: 打印
  中国海洋大学社科部副主任王萍代表—— 构筑道德高地让灵魂安家
  王萍代表说,“归根结底,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感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单纯的物化、量化指标,比如GDP、国民收入、环境生态的变化等,更是一种人文情怀”。王萍说,生活当中,有的人家财万贯,但体会不到幸福;有的人有好几处豪宅,但找不到安放灵魂的处所。“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报告第五部分中提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道德高地的构筑,都非常重要。”王萍认为,在城市建设当中,人才的文本经验和技能技巧的完善相对比较容易,困难的是让人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一颗饱含激情的心以及追求道义感审美感的生活态度。
  “我们大力提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筑道德高地、全面提升城市的精气神,就是因为现在的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在生活当中泛滥,它侵蚀了一些青年的心灵,让他们在理想面前迷茫。如果一个城市GDP很高,但一出门,就有人提醒你‘防火防盗防老太太’,你会有幸福感吗?”王萍认为,报告既点出了实现城市建设任务的精神支撑,也对各类教育机构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具有人文关怀,崇尚道义,拥有积极向上的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而且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和更多人的幸福连在一起。“城市里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崇尚科学、崇尚积极健康的文化,才是构成城市精气神的外在表现。”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许振超代表—— “自上而下”推行道德典范
  许振超代表是我市首届“感动青岛”人物,还是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他认为,我们要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首先要大力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我市刚刚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把青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幸福城市,还必须在市民文明素质、各行各业的文明程度上主动寻找差距。”
  许振超认为,要巩固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要把好的做法、经验和制度坚持并完善,建立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和制度化建设,同时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对道德风尚的持续关注,为社会正气“叫好”,对不良社会风气同仇敌忾,使城市文明程度跟得上经济发展水平。许振超还认为,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在道德建设中不可忽视,每个党员都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自上而下地弘扬城市的“精气神”,“微尘”、“红飘带”等道德品牌才能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许振超说,在构筑道德高地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怀有“我在青岛,我该为青岛做点什么”的信念,形成开放包容、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重承诺,讲诚信,凝聚起昂扬风发的城市精神。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哲学系主任郭金鸿代表—— 公共意识铸就城市“精气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强市战略除了体现在GDP上的数字,还应当有城市的精神和魂魄的升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哲学系主任郭金鸿代表说,文化品位高雅的“雅”就是一种城市内在气质和品格的体现,它既包含着具有地域特色、凸显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等软实力,也含有城市精神文明风貌等意识形态的元素。
  “当别的城市正在争论该不该扶老人的时候,我们青岛却涌现出了一大批古道热肠的的哥的姐,从党和政府的决策层、组织层到普通民众,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具有高尚品质的社会风尚,‘众人拾柴’筑起的道德高地坚实牢固,这种城市精神就是一种市民的公共意识。”郭金鸿表示,一个城市的“精气神”体现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髓的城市文明建设,体现在扶正祛邪、崇德尚善、激浊扬清的社会风气,体现在开放包容、扶危济困、忠诚守信的城市精神的探索当中,“‘精气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道教术语,现在从个人修养提升到城市精神的层面,传达的是全体市民共同的愿景和期待,是我们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