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夺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重要的城市品牌,无疑是“十五”期间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力佐证。
精神文明是灵魂、方向、动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培育城市精神”、“推进人文奥运”、“创建学习型城市”三大工程,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并成为促进青岛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和助推器。
培育城市精神锻造城市之魂
跨进新世纪的门坎,青岛步入加快发展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城市精神,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指引、保障、促进和推动。从2002年起,在一场场培育和塑造青岛城市精神的大讨论中,我市确定了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
在城市精神的引领下,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精神践行活动。在2003年“感动青岛”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2.2万多人参加评选推荐;2004年“感动青岛”十佳人物评选活动中,6.4万多人撰写了“感动心语”3000多条。2004年,青岛市推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这一重大典型,“振超精神”成为我们时代的强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
“十五”期间,城市精神之花硕果满园。目前,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达32万人;在国家表彰的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的“金牌”获得者中,我市占1/3;抗击非典期间,青岛人民共向北京献血19.1万毫升,占全部献血总量的1/4;青岛姑娘谢振华到北京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动,对青岛的城市精神作出了有力的诠释……
为激发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关注城市发展的情感和智慧,近三年来,青岛市把每年的7月定为“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在市民月中,市领导及政府各部门负责人与百姓真诚对话和沟通,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市民月真正成了党和政府与市民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打造“人文奥运”品牌 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作为2008年奥帆赛的主办城市,青岛将创建文明城市与打造“人文奥运”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文明程度。每年组织的“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办成功奥帆赛”活动以及系列迎奥宣传文化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办好奥帆赛的热情。
塑造良好人文环境的核心,是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我市坚持从具体生活细处入手,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周日志愿者行动、我种一棵纪念树、做文明啄木鸟、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200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文明交通“三让”活动。“市民文明巡访团”成员从1999年的18人,发展到现在2万多人,他们活跃在岛城的大街小巷,做小事、管闲事、夸好事、纠错事、谈心事、参大事,全社会讲文明的良好风尚风盛岛城。
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火如荼。“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活动由窗口服务行业向垄断性行业、行政执法行业和党政机关拓展,延伸到社区、学校等领域,涌现出各类服务品牌300多个。市级服务名牌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了23个。行行出名牌,处处有亮点,名牌就像城市的一张张名片,交汇、叠加,不断塑造着名牌城市。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要以丰富深厚的文化和人文环境做基础。为此,我市开展了“文化建设年”活动。自1992年中宣部评选“五个一”工程奖以来,我市先后夺得15项大奖,特别是在2003年度评选中,青岛同时有6件作品获奖,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创建学习型城市激发城市文明新活力
在提升市民道德境界的同时,引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市“十五”期间建设文明城市的又一力举。
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市积极搭建学习型城市平台,依托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青岛社区大学”,充分发挥400多个社区学校的作用,举办“学习超市”、“百名专家百场讲座”等活动,万余名社区教育志愿者对社区居民集中进行法制教育、再就业培训等。今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改造、扩建了100处社区文化场所。
各街道社区与驻社区单位通过联创共建的形式,将单位内部的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等,无偿或低偿向居民开放,实现了“居居有”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了“援建社区图书室”活动,向575个社区投入150万元,配备了15万册各类图书。在“共建书香家园”活动中,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向社区图书室捐书60多万册。将所有小学图书室利用节假日向社区开放,努力打造“一刻钟读书圈”,在全市营造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我市将未成年人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集中抓好教育阵地、精神产品生产、整治文化环境等10件实事,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和3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对未成年人集体免费开放。去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对所有1172家网吧的6万多台终端全息式网络监管,净化了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建立了4600多个关工委基层组织,6万多名老同志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开展工作。
夺取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目前,青岛正在研究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金沙浪涌,百舸争流,在“十一五”期间,年轻的青岛将迸发出更大的激情和活力,以精神文明建设全面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一个更加文明、繁荣、有序、富足的城市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