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刻钟便民就医 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加快步伐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6-06-19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日报讯 近日出台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我市城市社区卫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社区卫生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户籍 人口建档率和户籍医生制管理率达到80%以上,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地区门(急)诊总数的40%以上。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市在总结市南区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一刻钟便民就医圈的概念,即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办事处(镇)所辖范围设置,居民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为: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机构,坚决避免向医院模式发展。

  《意见》提出,今后每3-5万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区域每0.5-1万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一般在600-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一般在100-150平方米。在新建和改建居民区时,规划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实行全覆盖的网络化管理,并分别按3000-5000服务人口配备1-2名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配备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人员。

  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规范,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分工合作、双向转诊制度和标准,完善大中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逐步实行分级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护理和精神卫生照料等服务,急、危、重和疑难病人应及时转医院诊疗,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目标。

  《意见》还要求,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分级投入、专项补助的机制。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市级卫生机构承担市级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电子信息网络建设、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等工作。区市级卫生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公共卫生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所需经费按辖区居民15元/人/年的标准筹集,其中市财政补助5元/人/年,区(市)财政补助10元/人/年。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购买,项目管理,按服务项目和服务量实行定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