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味精的真伪、鸡精的成分、科学食用味精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9-02
字体大小: 打印
   1、 如何鉴别味精的真伪:
  味精的学名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分子可以使味蕾产生鲜美的感觉,味精食用后,在人体内新生成的谷氨酸,是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不仅无害,而且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味精产品质量较好,但仍发现有个别掺杂使假问题。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味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味精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购物场所,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尽量选购不易掺假的结晶形态的纯味精(99%味精)和特鲜(强力)味精,切勿贪图便宜,以免购买到含量不达标的产品。
  (2)仔细察看其包装标识。味精应密封包装,流动性好,无结块。包装上的标签应明确标注产品名称、谷氨酸钠含量、生产日期、配料表、生产厂商名称和地址。
  (3)辨别其真假。品质好的味精结晶体呈细长的八面棱柱形晶体,颗粒比较均匀、洁白、有光泽,基本透明,无杂质,无其他结晶形态的颗粒。味精的水溶液应有强烈鲜味、无异味。
  一般来说,味精掺假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使用普通的味精标称纯味精或99%味精;二是在味精的销售过程中使用掺假物,如食盐、淀粉、小苏打、石膏等。味精的掺假可从外观上进行初步判断,因味精有固定的结晶形态,掺入粉末或其他形态的盐类即可看出;对于白色粉末状的味精可取等量味精和食盐用等量等温热水同时溶解来判断,两者完全溶解速度不同,味精要快些,而淀粉遇热水会发生糊化现象,从中可判断出加入大量食盐或淀粉的掺假品。也可取少量味精放在舌尖上,感觉冰凉且味道鲜美,有点腥味的为合格品。若尝后有苦咸味而无鱼腥味,说明掺入了食盐,尝后有冷滑、黏糊之感,并难于溶化,有白色的大小不等的片状结晶,说明掺进了石膏或木薯淀粉。若口尝是甜味,用水浸泡溶解后的液体亦是甜的,则掺加物是白糖。如果消费者在鉴别时发生质疑,可到当地质检机构进一步化验确定。
  2、鸡精的成分:
  鸡精是一种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通过蒸煮、减压、提汁后,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鸡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现在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鸡精是由大于等于35.5%的味精、小于等于45%的盐、10%~15%的淀粉和鸡味香料等混合成的鸡味复合调味料。目前由于鸡精的行业标准尚未公布实施,各鸡精厂家的鸡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鸡精可以用于味精应用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食、面食中均能达到效果,在汤菜上作用较为明显。鸡精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因其含盐,调味时应注意少加盐。多数厂家不作鸡精用量的建议,因此鸡精的用量是个体化而随意的。而味精比较纯净,用量比较稳定。
  3、科学食用味精:
  味精易溶于水,所以在烹饪时一般在起锅之前加入味精效果好,菜肴的味道会更加鲜美。因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会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无害,但没有鲜味。
  通常每人每日摄入味精不要超过6克,否则就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压。另外,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味精。因为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可导致婴幼儿缺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