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现代文化名城建设要注意挖掘民间文化资源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6-17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的建制历史虽然只有100多年,但是青岛这片古老的海陆区域却有着灿烂悠久的文明史。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可知,青岛文明史的源头是东部滨海地带的史前海洋文明,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数千年来,居住在青岛这片海陆区域的先民们辛勤劳作,创造出了富有青岛海陆特色的民间文化。这些已经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文化,是我们今天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所应注意挖掘的珍贵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民间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层文化(或者称高层文化、高雅文化、精致文化等)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如果忽视或摒弃民间文化,所谓的上层文化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时之所以要注意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其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
  民间文化还是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基色和符号。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是富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民间文化。例如,提起苏格兰,人们会联想到风笛和男子的方格裙;提起北京,人们便会想到京韵大鼓和北京烤鸭等;提起天津,人们便会想到十八街大麻花和极有韵味的天津方言等;提起苏州,人们便会想到小桥流水、黛瓦粉墙和苏州评弹等;提起潍坊,人们便会想到风筝和木版年画等;如果提起胶州,人们联想到的极有可能是胶州秧歌和茂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青岛市虽然建制时间不长,但是青岛的文化却源远流长,异彩纷呈。齐鲁文化、西方外来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时尚休闲文化、奥运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汇聚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岛本土文化。分析构成青岛本土文化的诸多文化元素,我们会看到民间文化在其中所占的分量。尤其在齐鲁文化、移民文化、工商文化和时尚休闲文化中,都可以领略到千百年来不断传承和变异的民间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笔者认为,在建设青岛这座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时,需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民间文化资源:
  一是富有海洋文明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如勇于开拓、不畏艰险、豁达乐天的以渔民祭海活动为代表的各种滨海民俗文化,如濒临失传、极具张扬力特色的青岛滨海渔家号子等。
  二是具有急公好义、朴实善良、乐于奉献等齐鲁文化特点的青岛传统民风民俗。
  三是注意挖掘和保护已经在青岛这片海陆区域流传了数百年,今天面临传承危机的、有代表性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琅琊台以及徐福东渡的传说、即墨田横岛与田横五百义士的传说、崂山民间故事等。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方式(如动画等)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传承。
  四是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探索出一条具有青岛区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技艺制品的产业化之路,例如已经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即墨大欧鸟笼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由大欧村民间艺人精工制作的鸟笼,不仅销往国内的一些大城市,而且还出口海外。在休闲文化和旅游文化盛行的今天,挖掘这类民间工艺技艺制品使之走上一条产业化之路,应当是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五是注意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与保护工作,要在切实搞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六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搞好人们普遍珍惜、传承至今的优秀民间文化的认同教育,为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进一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青岛打造成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是进一步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的难得契机。在这方面,具有青岛海陆区域文化基色和符号功能的民间文化,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当前西方强势文化借助有效的传播媒介,对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成冲击的形势下,更需要守住我们的精神家园,保持我们城市的基色和符号,挖掘和保护好我们传承已久的民间文化资源。(郭泮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