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必须突出青岛地域人文特色
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其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还要看其文化软实力。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城市,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内涵,铸造了这座城市令人向往的品格。最近,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强市”战略,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
近代以来,青岛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充分说明了文化的重要作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现代城市,尤其经1920年至1930年稳步有序的发展,青岛积聚了厚实的文化发展基础和流畅的人文血脉,形成了以滨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人文。德华大学、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不仅使青岛拥有自己的大学,而且强化了青岛城市发展中的人文精神。上世纪30年代后,山东大学的建立尤其人文学科的发展,使青岛的发展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学校凝聚起了城市的人文血脉,也正是这种人文血脉使青岛的发展健康、有序,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特色。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文化强市必须深入发掘青岛的人文内涵,突出青岛地域人文特色。
那么,应当怎么认识青岛城市的人文特色?主要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青岛是滨海文化的集中体现和代表城市。“滨海文化”是文化的地域概念,“滨海文化名城”首先应该具有“文化名城”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是全面体现滨海文化,同时又具有文化名城特征的现代城市。在这里,城市是滨海文化的载体,滨海文化是建立人与所在城市之间内在联系的精神纽带,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滨海文化名城”因为滨海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对外文化交流、时尚文化潮流等方面,具有前沿性、开放性、多元性的文化品格。
第二,开放、创新、包容的文化品格。青岛文化发展的轨迹是以港兴商,以商兴市,开埠以前奠基,开埠以后崛起,对外积极吸纳各国文化,对内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辐射。古代青岛就已经是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在近百年的城市发展中,青岛港作为国际性大港口的文化意义越来越突出,在发展航运贸易中,确立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枢纽的功能特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发挥了沿海开放城市的积极作用。
青岛作为一座新型移民城市,其文化体现了海的品格,既积极借鉴外来文化,又能容纳本土的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文化,各种生活方式、不同民风民俗,都可以在这座城市共存,“海尔是海”的企业文化理念实际上也是“青岛是海”的具体体现。
第三,青岛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青岛不仅是区域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古代开始,青岛就是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徐福东渡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沿海港湾一带曾有过许多重要的港口。近代以来,青岛作为国内国际重要的港口城市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栈桥曾作为港口码头而具有了城市的象征意义。青岛港建成使用后,承担了青岛与国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奥帆中心再次发挥了对外深层次文化交流的作用,使青岛这座城市更加国际化。
第四,独具优势的高校文化。国立青岛大学和山东大学为青岛城市发展积聚了深厚的人文传统。近年来,随着青岛的城市魅力和文化潜力的突现,在原有高校基础上,新建或吸引了一些高校来青。目前,青岛的高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办学特色和优势上,都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尤其人文学科近年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拥有了一批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大学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青岛文化研究也正逐步展开,青岛文化典籍的整理以及青岛研究学术著作的相继出版,对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发掘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独一无二的奥帆文化。围绕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帆船比赛,青岛市大力推进人文奥运,使以人本、文化、文明与和谐等为内涵的奥帆文化不断发展,正在极大地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生动地诠释和丰富了青岛作为滨海文化名城的特征。奥帆基地、奥帆博物馆以及其他奥帆建筑,成为青岛作为滨海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标志,奥帆赛和围绕奥帆赛举办的一系列赛事,成为青岛城市永不磨灭的人文风景。
第六,艺术人才的摇篮。青岛是一座琴岛,以其艺术化的城市和城市的艺术化而著名,既以乐器生产而闻名,又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拥有艺术教育与艺术演艺人才是青岛的骄傲,艺术类院校以及其他院校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笔者认为,在上述各个方面展开研究,在青岛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深入发掘青岛文化的人文内涵,探讨青岛文化的主要特色,依托驻青高校,强化人文学科建设,强化城市的人文精神,当城市成为人文荟萃之地时,城市本身的文化随之拓展,城市也会变得更强大。(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