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放大青岛的优势和潜力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4-05 来源 : 青岛日报记者
字体大小: 打印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质,就是要用全球战略眼光来考虑我国长远发展问题,抓住战略机遇期,在对外开放中求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扩大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青岛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开放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经济国际化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进一步统筹对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青岛呈现在世人面前。
  国内经济合作——
  青岛成为内资大项目投资“热土”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内合作交流的力度,国内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国内经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新格局。青岛就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吸引着国内越来越多的“金凤凰”前来投资发展。
  【案例】薄薄的特种墙板、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塑料中空玻璃窗、分户入户门采用隔音保温防盗一体门,单元入户门则采用能自动关闭的保温单元对讲门……精致的建筑细节和小区里随处可见的浓浓绿色,让居住在华阳慧谷小区里的人们每天都可享受到绿色环保建筑带来的愉悦。
  华阳慧谷小区是莱钢集团2003年进驻青岛之后开发的首个项目,也是我市第一个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小区,同时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节能65%的示范小区——莱钢集团的进驻不仅让岛城市民享受到了绿色钢结构和环保节能住宅的愉悦,还有力地推动着青岛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据山东莱钢集团的徐峰经理介绍,截至目前,莱钢集团在青岛已设立16家子公司,主要包括莱钢建设、莱钢国贸、鲁碧水泥、信莱粉末等,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开发、钢结构加工、工程项目总承包、粉末冶金制品、国际物流贸易、水泥制品等十多个领域。
  【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我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字号”大企业纷至沓来的四年。
  市国内经济合作办公室主任矫胜法告诉记者,四年来,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莱钢建设等国内500强企业成为在青投资内资大项目的“领头羊”;在金融方面,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等纷纷入驻岛城,为我市重点项目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服务;在商贸方面,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江苏五星电器、阳光百货、大中电器、美特好等国内知名商贸企业也纷纷抢占商机,使青岛处处洋溢着现代商业城市的浓郁气息。
  四年来,青岛对省内优势资源的吸附能力不断加强。泛海、三联、胜利股份、山水水泥、山东电力等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来青投资兴业,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莱阳农学院等来青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青岛正在成内资大项目投资的一方“热土”。
  【数字背景】据市经合办统计,2003年至2006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内资分别为164.9亿元、192.7亿元、258亿元、318.5亿元。2003年至2006年,我市累计利用内资934.1亿元。
  对外开放——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格局搭就
  近年来,青岛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城市的自身优势,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青岛最大的优势和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全市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外资利用:凸显“三个转变”
  【案例】如果你是一名外地人,走在青岛市南区的香港中路上,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也许似曾相识——它透着纽约、伦敦、香港、东京的味道,临街矗立的银行、保险的分支机构、营业网点,让你感觉到这条路似乎并不是一条城市的街道,而是一条黄金街。
  在西起海天大酒店,东至丽晶大酒店的香港路区域内,已经汇集了近80多家金融机构及经营网点,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8%,形成了青岛国际金融中心、丰合广场、招银大厦和光大国际金融中心等多座金融业聚集明显的写字楼群。
  在这条金融街上,市民不仅自主地选择银行可以存钱、取钱等常规的银行业务,还可以见识到琳琅满目的各种金融产品,享受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自助银行等外资银行提供的更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金融街”的诞生是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引进利用外资的结果。
  【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质量切实提高,全市外资利用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我市吸引外资更加注重“务实”,引资增长方式由过去的注重追求项目数量,转为注重项目后期的跟踪服务,出资速度明显加快,出资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产业结构由二产主导向三产主导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市制造业引进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以制造业为主的二产吸引外资呈逐年减小趋势,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三产引资却呈现出加速发展、比重提高的喜人局面,涵盖金融保险、会计事务、贸易经纪、专业咨询、商业分销、码头物流、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外商投资服务业增速迅猛成为我市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三是市场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变。近年来,韩国、日本制造业基地转移带来的低端外资项目逐渐减少,而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纷纷看好我市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我市吸引外资的市场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引资重心正加速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和高端市场转移。
  【数字背景】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19290个、实际利用外资238.59亿美元。其中2003-2006年,批准项目8599个,实际外资151.42亿美元。2005和2006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省的41%和36.5%,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至2006年底,累计有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了159个项目,其中2003-2006年,有38家世界500强公司在我市投资49个项目。
  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
  【案例】坐落在胶南市隐珠镇的青岛泰发集团是一个从过去生产铁锨、镰刀的农具修配厂而发展起来的大型民营企业。目前,集团主要生产1400多个规格型号的各种手推车和700多个型号的轮胎、脚轮。
  在泰发集团的轮胎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运输车、运料车在厂区道路上往返穿梭,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熟练地操作着一台台设备,一台台小型叉车从密炼车间出来,又涌进成型车间,将大摞大摞的原料放在一座座正在工作着的大型的生产设备旁……
  车间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集团生产的手推车产品已经销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西尔斯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稳固的贸易合作关系,实现了由中间商、代理商向直销商、用户的转移,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市场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2006年,泰发集团完成销售收入48.7亿元,实现利税1.67亿元,出口创汇1.29亿美元,泰发集团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巨型轮胎出口基地。
  【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通过深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青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层次和竞争力大大增强,外贸出口保持平衡、协调、快速发展良好势头,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了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
  民营企业成为拉动我市外贸增长的生力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像泰发、金王、源丰、良木、欧美进出口等一批民营出口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内外贸并重,取得了企业效益和规模的双增长,这是近年来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市呈现出的一个新变化。
  目前,我市与2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主要集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香港等五大传统市场。同时,贸易结构日趋优化,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的比重以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数字背景】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2003年-2006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091.9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635亿美元)。2004年,我市进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43.3亿美元,2005年又突破300亿美元大关,达到304.55亿美元,均占全省的40%。2006年,我市进出口额达到365.57亿美元,历史上首次实现日均进出口1亿美元,占全省的38.4%。
  目前,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近8000家,其中47家企业进出口过亿美元。    
  “走出去”:迈出铿锵步履
  【案例】2006年11月26日,我国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揭牌,青岛因此成为15个副省级城市唯一获准境外合作园区的城市。
  海尔—鲁巴经济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家电、配套产业、原材料、成品物流、生活区等6大区域。预计2010年实现产销量1300余万台,销售额约10亿美元。海尔—鲁巴经济区投产后,每年可以为当地创造约5000万美元税收,产品除了在巴基斯坦本国销售之外,还可带动向南亚、西亚和海湾地区的出口。海尔-鲁巴经济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中,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解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市适应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青岛加快“走出去”步伐,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企业日渐增多。我市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走向国际化、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催生了“青建海外”、海尔“真诚到永远”、“环太劳务”等知名品牌,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投资多位一体的“走出去”格局初具雏形。
  “走出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一是市场日趋多元化,境外投资业务已扩展到近50个国家和地区。二是投资方式由窗口贸易公司为主延伸到生产经营领域,在境外从事生产加工、当地销售已逐步成为境外投资的主流。三是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由建筑工程劳务为主逐渐向多领域扩展。
  另外,我市软件和农业“走出去”也实现突破,青岛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境外设立研发平台的排头兵;青岛菜源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在瑞典投资种植蔬菜,迈出我市农业加工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
  【数字背景】市外经贸局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20.2亿美元、营业额16.8亿美元,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89个。其中2003年-2006年,实现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11.42亿美元、营业额10.28亿美元,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05个。
  会展经济:外向型经济新亮点
  【案例】美国的英特尔、德州仪器,日本的索尼、夏普、先锋、东芝、爱普生、日立、索爱等世界著名500强企业济济一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嘉士达广利洋行、欧倍德等全球连锁巨头也悉数到场。人们游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球最新最全的电子消费产品的“大观园”之中……
  这样一幕场景出现在去年夏天举办的2006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简称SINOCES)上。每年一届的SINOCES是我市成功培育出的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展会,这一展会的参会范围覆盖了全球消费电子的制造商、进出口商、行业标准商会、批发商、连锁商以及研发机构,实现了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的一次空前聚会,同时极大拓延了我市对外经贸交流与合作平台。
  【解读】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的“会展经济”发展迅猛,逐步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拉动力量,成为打造青岛对外开放的一个新亮点。尤其是近两年,青岛会展经济可谓好戏连台,APEC技展会、消费电子博览会、亚洲合作对话外长会议等国际性“重量级”会展接踵而至。
  2006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94个,有力拉动了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仅第4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2006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2006中日韩产业交流会和第26届全国摩托车及配件交易会等4个展会,就为我市增加直接经济收益7.46亿元,财政税收达到4095万元。这些展会在直接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青岛在世界的知名度,为青岛的大开放格局添上浓重的一笔。
  【数字背景】目前,我市拥有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城阳农产品交易中心、贵都国际会展中心、福泰广场会展中心、海星会展中心、保税区矿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规模较大的专业展馆6处,展览总面积11.65万平方米。
  对外开放给青岛注入了强大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拉动青岛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市外经贸局局长武铁军介绍,借助对外开放这一强力“引擎”,青岛的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目前,我市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已超过45%,这近“半壁江山”的外资投入,不仅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而且为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贡献了力量。
  另外,对外开放也为我市的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作出了贡献。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均在20%以上。目前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人数已占全市城镇从业人数的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