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碌碌无为羞愧—记青岛民族艺术剧院李乐芬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4-06 来源 : 青岛日报记者
字体大小: 打印
  李乐芬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身边同龄的“战友”相继离开,舞台上跃动着越来越多青春的身影,55岁的年纪对她而言,或许真的意味着一段长达43年的职业生涯的即将终结……然而要做的、想做的事情还有太多……
  李乐芬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领悟到“只争朝夕”的深层内涵。当年的吕剧团在经历了“撤团建院”的首轮革新之后,如今正处在内部重整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身为民族艺术剧院业务副院长的她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这“最后一班岗”显然比任何时候来得都更加紧要。尽管眼角的皱褶与泛白的双鬓不容回避,现在的她,却一如当年吕剧舞台上那个顾团不顾家的“台柱子”,李乐芬仍旧期望自己参与其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无可挑剔。
  这辈子她都没像现在这样忙活过。基本功的考核成为院团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李乐芬会出现在民族艺术剧院所属的三支团队的几乎每一个排练现场,吕剧团、民族歌舞团、民乐团,每个团里的年轻人都情不自禁地当她是一位既严厉又亲切的大姐。这是一位处处替他人着想的可以交心可以倚靠的老大姐,工会副主席和妇委会主任的兼职头衔可以说明这一点。可是老大姐“凶”起人来一点都不留情面,这一点院里的年轻人也领教过。李乐芬最看不惯的是一些青年演员对待老演员颐指气使的态度,有一回便公开斥责了一个总是指使老演员为其服务的年轻人:“你知道你是在叫谁替你服务吗?她是国家一级演员!”尽管“苛刻”至此,李乐芬仍是全院上下口碑最好的人,有人说她是不良院风的“清洁剂”。
  要说挨李乐芬批评最多的,还要属吕剧团里主演新版《李二嫂改嫁》的一名青年女演员,《李二嫂改嫁》是李乐芬作吕剧团当家台柱时的保留剧目,想当初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那可都是响当当的“角儿”……据说这个年轻人不仅挨了骂,而且还“挨”了李乐芬专门为她开设的加班表演“小灶”,结果功夫没白费,青年演员从外形塑造到行腔韵味来了个大变脸。有人看到,首演那天,望着台上那个青春灵动的“李二嫂”,李乐芬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她后来说,那天她仿佛看到30多年前的自己,重新又回到舞台上。去年国庆节,李乐芬临时补缺,再度登台,演的还是《李二嫂改嫁》,不过这一次她饰演的角色不是李二嫂,而是主演的母亲。这次登台叫李乐芬兴奋了很久,她忍不住还有些“倚老卖老”:“红花还得绿叶配,到了这个年纪,就要甘当绿叶,给年轻人空间。我喜欢和年轻人一起演戏,她们会从我们这些老人身上学到东西。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别的,就是认真,能吃苦,现在的年轻人缺的就是这点精神。”
  不过,令李乐芬感到不安的是,目前院团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困境,仅仅凭借认真吃苦的精神,显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她已经感觉到,逐渐逼近的市场的脚步。2006年,市民族艺术剧院开始进行一系列内部资源的整合调配,按照市场需求,对吕剧团进行缩编,组建了民族歌舞团,又将原来的轻音乐团和民乐团进行了合并,在李乐芬看来,在这一系列事关院团出路和方向的变动中,年轻人的积极性和活力的调动是自己的分内职责。她曾引导一名因需要而不得不由吕剧演员转作普通歌唱演员的青年演员:不要人家唱什么,你就唱什么,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是不是可以考虑利用自己专长在演唱表演上多下些功夫。她鼓励年轻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变化,在创新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她还积极协调在新确立的演出项目中使用新人,她说:“只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有了活力,院团才有发展,我们就是要勇于尝新。”
  不知是不是因为年纪的原因,李乐芬有时突然会想起年轻时经常背诵的保尔的那段著名的话: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李乐芬觉得,自己这辈子应该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