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风采:尽忙些“鸡毛蒜皮”的事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4-06 来源 : 青岛日报记者 李 强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78岁的黄金欧老人是生活在四方区海琴社区的一位居民。她常常把自己在去年生日聚会上照的一张相片拿给邻居们看,并激动地告诉别人:“我活这么大岁数,第一次有人给我过生日,夏书记真是比自己的亲闺女还好。”老人说的“夏书记”就是四方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
  夏玉波今年56岁。1998年她从四方机车车辆厂铸钢分厂退休后,便一头扎进社区工作,如今已有9个春秋。多年来,夏玉波对孤寡老人有爱,对下岗失业人员有心,对困难户有情,对特殊人员有义。社区里大大小小的事她都管,婆媳不和她去说,夫妻吵架她去劝,下水道堵了她去投,下雪她去扫。她说:“社区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对群众来说都是家里的大事,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既然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得干出个样来!”
  孤寡老人黄金欧每月只有180元钱的遗属金,生活十分困难,也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夏玉波知道这些情况后,及时帮助老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平日里她经常拎着水果去老人家看看,打扫屋内卫生,陪老人说说话,驱散老人的寂寞。逢年过节,她也一定要陪着老人一起过。去年6月26日,夏玉波和同事们买来蛋糕,到老人家里为老人庆祝生日,让老人十分感动。
  残疾人徐济波是海琴社区的居民,也是夏玉波家的“常客”。他办理低保、找工作、女儿上学、助力车免交停车费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夏玉波帮忙张罗着。他说:“夏书记很尊重我,经常鼓励我要面对现实,要对生活充满希望。我自从认识了夏书记后,对党员有了新的认识,她就像邻居大娘一样热心,她就是我的主心骨!”
  她心中时刻装着社区居民的事,先后帮助12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4045”人员设立公益性岗位,或者打开创业门路。她与社区党员成立了“365党员工作室”,提出了“有事慢慢说,有我天天在”和“为民服务无空白”的工作理念。每个休息日,社区安排一名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室值班,负责解决居民节假日遇上的难事和急事。工作室还设立了“党员谈心室”和“老年人聊吧”,为党员和居民创造面对面谈心、交流沟通的平台。目前,“365党员工作室”共接待群众来访900多人次,给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近300件,解决纠纷180多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
  夏玉波曾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把奖励她个人的2000元钱拿出来,一部分给社区的老党员订报刊,另一部分资助给3名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
  夏玉波以前在工厂干活就不要命,被同事们称为实干家。本来打算退休后好好补偿一下家里人,可是自从干上社区工作反而更无法顾家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她正在忙着社区里的事,连最后一面都没赶上。她的儿女们现在都成家立业了,经常劝她早日从社区工作上退下来。可是她却说:“看着居民群众那么信任我,我真是离不开他们。大家小家都是我的家,我要继续干好社区里的事。为社区工作,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