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提升服务—记青岛海滨食品股份公司金喜凤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04-06
来源 : 青岛日报记者
在青岛,金喜凤个人的名字与一个服务品牌密切相连。说起“海滨小金”,相信不少人会立即说出金喜凤。在普通人眼中,商场服务员是一种知识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工作,但是,金喜凤却以自己的服务实践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1981年,高中毕业的金喜凤到海滨食品店做服务员,卖过糕点、肉食,后来又被调到海产品柜组。当时,购买海参的顾客,多数是家有病人。在与顾客的交谈中,细心的金喜凤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少顾客由于发制方法不当,买回去的海参没能有效利用甚至白白浪费了。金喜凤感觉到,作为一个服务员,仅仅做到热情服务已远远不够。从此,她遇到有经验的老顾客,就虚心求教,书店、图书馆成了她业余时间常去的地方,但凡有介绍海参的营养、食用方法、食用疗效的资料,她总是仔细地记录下来,一条条整理,同时遍访医院及科研院所,向有关专家寻求帮助,研究整理出几百条针对癌症病人、术后病人、孕妇、产妇用的海产品康复食疗偏方。金喜凤热情周到的服务尤其是丰富的海参等海珍品食用知识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一致好评,“买海参,到海滨、找小金”的口碑无形中树立起来。
1998年,青岛市举行首次服务品牌评选,“海滨小金”顺利当选六大服务品牌之一,2000年至2002年,又相继成为山东省服务名牌和中国商业服务名牌。金喜凤也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市“先进女职工”、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岛市财贸系统“新凤杯”先进个人和市商业系统十佳服务明星。金喜凤以自己的行动印证了在普通的岗位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业绩的道理。
随着“海滨小金”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人曾劝她“跳槽”到外企超市,不但条件好,待遇也更高,但金喜凤都拒绝了。她舍不得离开培养了她的海滨食品公司。她为自己立了三条规矩: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店,下班以接待好最后一位顾客和处理完当天工作为时间;商场进货、送货、搬运、验质、加工包装、清扫卫生等工作要想在前,干在先;参加上级会议和活动,提前和柜组同志换好班次,实在调不开,回来补上班。到目前为止,金喜凤和她带领的柜组姐妹上门服务2000多次,走访干休所、医院病房、老人活动场所500多次,应邀外出现场服务、报告传统经验60多场次。有人给记者初步算了一笔账,自金喜凤工作以来,她义务加班累计时间至少3万小时。
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给海滨食品股份公司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7年,中山路上的海滨食品店海参销售额为190万元,到2002年已达到1100万元,今年将达到4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