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秋农业生产现代化味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11-05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日报讯 今年三秋期间,市农机部门针对今年“三秋”降雨较多、作业时间拉长等不利因素,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市共完成玉米机械收获面积165. 3万亩,机收率达到50.2%;小麦机播面积366.3万亩,机播率达到98.7%;机收花生101万亩,机收率达到62.6%;机械收获薯类4.8万亩,机收率达到28.6%。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突出抓好玉米机收,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认真做好购机补贴工作,提高农机装备水平。5年来,全市共安排购机补贴资金8397.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50万元,青岛市财政安排6847.8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资金近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226台套,受益农户3687户。三秋期间,全市组织了28万多台各类机械上阵,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3023台,玉米机收面积达到165.3万亩,机收率达到50%,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0%。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胶州市胶东镇青岛宗涛农机合作社拥有玉米联合收获机20台,三秋期间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万亩,带动全镇玉米机收率达到80%。从外地引进了640多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来青岛作业,加快了三秋生产进度。
  继续深入推进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宣讲、大推广活动,深入5市宣传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效果和有关政策30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积极开展了机具演示、机具创新、基地建设、装备推进、市场培育等活动。大力推行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小麦免耕施肥播种”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农机“一条龙”作业面积100多万亩,有效地推进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核心示范7万亩,辐射面积14万亩。
  全市共组织了6900多台农业机械参加“三秋”跨区作业,实现为机手增收5647万元以上。以玉米联合机收、机械旋耕、机械化秸秆还田为重点,积极拓展跨区作业市场。平度市组织155台农业机械赴河南漯河开展跨区作业,使我市的“三秋”农机跨区作业首次走出了省外。充分发挥46个省级“明星服务队”、120个市级“明星服务队”和770个“明星机组”的模范带头作用,以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农户的信任和满意,提高市场占有率。搞好跨区作业服务,平度市农机协会明村镇分会组织了70多台轮式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参加了跨区作业,由4名服务人员全程跟踪服务,为机手联系加油站送油达100余次,送油25吨,为机手节约时间140多个小时,提高作业量600余亩,增加收入3万多元;帮助机手调解各类纠纷10余起,避免经济损失5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