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创建“三三”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5-11-17 来源 : 市综治办
字体大小: 打印

  创建平安青岛活动中,莱西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创新建立“三三”工作机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全市5年来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132名,其中刑满释放的881名,解除劳动教养251名,已得到妥善安置的1100人,占97%,改好率在98%以上。

  一、“大墙”内实行"三送",促进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

  一是送亲情。通过制作VCD等视频资料和照片、书信等实物,让他们听到亲人的肺腑之言,为他们送去家乡亲人的问候,并帮其解决家庭纠纷、邻里关系、子女读书、就业等实际困难。近两年来,共为他们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160人次。

  二是送乡情。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服刑在教人员介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家乡及家庭的新变化。

  三是送教育。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送一封公开信、一本法律书籍、一份土特产品或生活用品。几年来,先后到省内8处狱所,对莱西籍服刑在教人员进行帮教27次,受教育达到3800人次。送政治、法律书籍1900余册。还与监狱劳教所联合举办服刑在教人员参加的 “爱国守法 知识竞赛”,引导、强化他们的思想改造。在山东北墅监狱建立了服刑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在他们释放前进行技能培训,为回到社会就业创造条件。近两年来,先后举办电工、 电汽焊、蔬菜大棚种植等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5期,受训人员318人次,目前已有141名学员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劳动技能证书。

  二、“大墙”外实行“三帮”,巩固改造成果

  一是帮思想滋润人心。帮教小组与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交朋友、结对帮教活动,签订帮教协议书,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鼓励刑释解教人员放下包袱,燃起重新生活的希望。在具体的帮教工作中,做到“三不”(对刑释解教人员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历史旧帐)、“四个一样”(认真改造,进步明显,作出成绩的一样表扬;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一样奖励;重新做人,群众信任的,一样提拔任用;开拓创新,劳动致富的一样支持)。

  二是帮就业稳定人心。对刑释解教人员,原籍是农村的,积极为其落实责任田并推荐有技术的刑释解教人员到村、 镇、企业做工;城区或乡镇驻地愿意干个体经营的,帮助筹措资金,办理手续,激发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劳动、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使刑释解教人员达到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家可归,避免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

  三是帮生活温暖人心。各级帮教组织针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实际情况,真情感化,因人而异实施帮教。近年来,先后有23名刑释解教人员得到扶持成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12名农村刑释解教人员领取了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3名城镇户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200余名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领取了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物品,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增强了重新做人的信心。

  三、工作中实行"三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编制了莱西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流程图,健全了信息动态网络,专人从司法部门收集有关动态信息,提前介入,建立刑释解教工作网页和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信的数据,为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建立安置帮教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了三级安置帮教领导机构。政法、劳动、民政等有关成员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参与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目前莱西市共有帮教组织992个,帮教工作人员6545人,形成了无缝隙的帮教格局。

  三是建立安置帮教工作责任制。制定了《莱西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对象和目标、安置帮教组织、安置帮教工作内容和方法、档案管理、检查考评等分别做了明确的规定,层层落实安置帮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