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黄岛区坚持“经济工作用能人,稳定工作用硬人”的工作思路,在加强街道综治办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培养使用街道综治干部作为抓好综治工作的“重头戏”,取得突出成效。
一是强化职能,保障到位。黄岛区在机构改革中,将街道综治办作为加强部门,人员配置向基层倾斜,在各街道办事处统一设置行政编制的综治办,编制3至5人,设主任1人;事业编制的司法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与其合署),编制4至6人,使全区街道综治队伍得到稳固和加强。在今年街道综治干部人事调整中,黄岛区组织部门明文规定由街道专抓综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改变了过去由派出所所长兼任综治办主任的局面,进一步加强了街道综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街道综治干部落实以后,各项基础工作迅速开展,显示出综治工作的活力,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重视。2003年以来,黄岛区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3个基层政法办公楼,建筑面积共计1万余平米,进一步加强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建设,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达到规范化、高水平。同时,各街道办事处也建立了综治投入保障机制,对社区按照不少于集体经济纯收入的3%,办事处按照财政收入的4%的比例持续加大投入,两级组织每年投入稳定工作的经费已经达到了400万元。
二是促进交流,提高素质。为了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干部的积极作用,提高干部素质,黄岛区先后选派各街道分管综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及上海财经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实地参观、听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对于新上任的综治干部,每年进行一次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环境、进入角色、开展工作。黄岛区综治办还专门编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手册》,每次培训都要组织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入个人综治工作实绩档案。同时,区综治办每半年都要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分管书记进行现场观摩检查,通过听、看、查,互相测评、互相打分,相互学习提高,取长补短。使综治干部在交流中找到了差距,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三是激励创新,真抓实干。健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机制和良好的培训,激发和培养了综治干部的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和真抓实干的作风。首先增强了创新意识。随着黄岛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规模的村改居给街道综治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黄岛区街道综治办针对这些新问题认真调研,破除陈规,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综治信息网络,通过综合治理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及时迅速的解决问题。其次增强了服务意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的实际,辛安街道办投入50多万元建立了“工业园区警务室”和“工业园区治安办公室”,由综治办牵头,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部门参与组建了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189人的专兼职协管员队伍,为房屋租赁户建立了详细的档案,有力地预防了各类违法犯罪。黄岛区对各街道综治干部在放手使用的同时,对工作优秀、表现突出的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今年上半年,有4名街道办事处分管综治副书记,因抓综治抓稳定工作力度大、效果好、成绩突出,被提拔为街道办事处主任,1人被提拔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同时,及时配备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新任分管综治书记,给街道综治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