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日报讯 过去偏重于种草,如今将实施“退草植树”。在大力推进生态市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我市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今年将改变过去那种一味种草增绿的方法,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些城市草坪实施植树造林改造,年内约有一百万平方米已进入老化期的草坪“绿茵”将变成“绿阴”,以最好地发挥绿化对城市的生态维护作用。
市城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对市区绝大多数大草坪进行改造。今年计划改造草坪近百万平方米,主要是前几年所植且已进入老化期的草坪,目前已在南京路和东海路交会处、洪泽湖路、宁夏路等绿地新植乔灌木。通过这种“退草还树”,我市今年将新建城市片林2.16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城市绿地99.15万平方米,居民区绿化3.5万平方米。同时,今后的城市绿化将遵循“种草与种树比例三七开”的原则进行。该负责人介绍,园林部门边护草、边种树,既利用了树木的实用性,也发挥了草坪的观赏性,使这些绿地成为遍布市区的小“八大关”。
据市城市园林局有关专家介绍,相对于种草坪,栽植乔灌木不但可以节省维护成本和水资源,而且生态效果更优。草坪的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加上防病、治虫、割草等日常养护,每平方米费用高达10元。而且草坪本身又很脆弱,老化、退化快,还要经常浇水,作为一个严重缺水城市,青岛养这些草坪非常吃力。另据专家测算,树木和草坪的投入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却高达30:1,相同面积的树木制氧能力是草坪的上百倍,树木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热量、降低噪音等方面也比草坪强2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