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299期)
青岛市双拥办公室 2010年3月15日
编者按:我市根据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山东省《基层双拥工作纲要》和《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双拥工作的意见》要求,从2005年10月开始启动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经过打牢基础、逐步推进、整合发展几个阶段,硬件建设初具规模,软件建设基本配套,在双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小社区办大事”,促进了军民共建和谐社区建设。实现了双拥工作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连队目标,促进了从双拥到双赢。特别是2009年对全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58个先进单位和9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得到了省双拥办的肯定,为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打下了基础。
胶南市双拥办副主任丁志军撰写的《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调查研究,有措施建议,对各单位加强社区(村)双拥工作站建设,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推荐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大工作力度,把社区(村)双拥工作站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各单位要及时将好的经验作法、先进事迹、意见建议上报我办,我们将转发各单位学习借鉴,向上级和媒体推荐,为社区(村)双拥工作站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双拥办《关于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拥军热情,积极探索引导行政村(居)参与双拥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基层单位组织开展拥军活动的长效机制,我们对胶南市行政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来看,各镇、街道办事处按照省、青岛和胶南市双拥办的要求,积极行动,认真抓好本辖区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已建立拥军优属工作站332个,占全市村(居)总数的32.4%。
一、目前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是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起点高,标准严,规范好。建设社区和行政村拥军优属工作站,是双拥工作的创新,是基层双拥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工作站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基层双拥工作机构,健全完善的双拥工作网络,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促进拥军优属政策的落实,切实改善优抚对象的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全市双拥工作水平。按照这一指导思想,胶南市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工作,按照省、青岛市双拥办的要求,在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社区拥军优属工作站有关制度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通知》,对工作站的名称、组织领导、工作制度、工作任务、工作记录、档案建立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选建的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按照要求普遍成立了村(居)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拥军优属服务小组,设立了专(兼)职的拥军优属工作联络员,制定了《拥军优属服务公约》等相关制度,建立了有关服务记录,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服务活动,保证了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健康发展。2009年,胶南市又将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镇、街道办事处的年度考核内容,要求全市有条件的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拥军优属工作站。在工作开展期间,分别召开了驻军联络员会议、镇(街道办事处)双拥联络员会议部署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并将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与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一同部署、一同开展、一同检查考核,定期对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督导,有力推动了全市社区和行政村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
二是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选点合理,符合要求。胶南市目前有行政村96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0个,重点优抚对象3870名;驻军分驻于9个镇、街道办事处。在拥军优属工作站示范点选择上,各镇、街道办事处首先将靠近驻军、优抚对象相对集中、农村社区功能比较齐全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列入其中,使其更好地发挥拥军优属服务职能。例如,滨海街道办事处的前小口子居委会、石板河居委会,经济开发区的石嘴子村、烟台前村,珠海街道办事处的逯家庄村,张家楼镇的大泮村,珠山街道办事处的王戈庄一居委,部队常年驻扎在村庄附近,军地之间已有多年的共建实践经验,军地互办实事形成传统,军民关系融洽;铁山街道办事处的丙村、韩家庄村,滨海街道办事处的高峪村,经济开发区的辛屯村,泊里镇的河北村,珠海街道办事处的李家石桥村,村级组织健全,农村社区设施完善,建设规范,村内优抚对象较多。选择在这样的村(居)建设拥军优属工作站,有利于拥军优属服务活动开展,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拥军优属服务活动贴近实际,富有成效。建立拥军优属工作站的目的,就在于推动基层优质高效经常地开展拥军优属服务活动,千方百计地为驻军官兵和优抚对象解难题、办实事。自2006年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以来,已经建立的各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结合自身特点,立足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服务活动。滨海街道办事处石板河居委会为支持省公安边防总队船艇修理厂进行营区绿化,主动联系苗圃种植户,优惠提供300棵松树苗,组织居民义务帮助部队平整土地,绿化营区,并坚持常年支持部队各项建设,组织妇女制作了300双鞋垫送给部队官兵;灵山卫街道办事处北街村工作站八一、春节期间到青岛警备区工防营、武警灵山卫边防所等进行走访慰问,三年累计为部队官兵送去慰问金、慰问品计10000多元,还经常组织群众排练文艺节目,到连队慰问演出,在元旦、春节之际,组织拥军优属服务队上门慰问、贴对联、送慰问品,帮助军属清扫卫生,料理家务等;张家楼镇大泮村,坚持常年选派技术人员帮助部队蔬菜基地建设,主动联系部队共建单位定期为优抚对象查体治疗,走访慰问帮助村内优抚对象;经济开发区石嘴子村,购买电脑赠送给辖区内的边防派出所;积米崖港区积米崖村工作站经常性的开展双拥活动,创建了双拥共建林,成立了军民联防队,对港区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逻,有力地加强了港区的社会稳定;滨海街道办事处前小口子居委会定期与91512部队二中队开展政治互动教育,不断丰富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内容。已经建立拥军优属工作站的村(居),普遍开展了经常性的对口帮扶优抚对象活动,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家庭已经形成制度,支持驻军建设和关爱优抚对象,已经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
二、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发展不平衡。从目前情况看,该市绝大多数镇、街道办事处按照要求积极推行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工作,有40%的镇、街道办事处建设拥军优属工作站的数量站到了所辖村(居)的三分之一以上,也有少数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不力,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在全市的发展还不平衡。
二是基层基础设施制约了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目前尚有部分村庄村级办公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村“两委”办公条件简陋,建设拥军优属工作站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三是拥军优属工作站工作资料不健全。部分村(居)拥军优属工作站只注重服务活动开展,缺乏资料整理和保存意识,缺少工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三、对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的建议
从全省范围看,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拥军优属工作站建设尚属起步阶段,各地都在探索中运行。结合拥军优属工作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有关工作。
一是在拥军优属工作站设置上不搞“一刀切”。基层拥军优属工作站,是在村(居)“两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自发性、经常性是其应有的特点。在拥军优属工作站设置上,应紧密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农村社区建设比较完备的村(居)率先建立,不宜实行村村建立、面面俱到。当前应重点强化镇、街道办事处双拥工作组织建设,使其机构健全、人员到位、作用发挥良好。
二是在拥军优属服务内容上坚持“独特性”。地域位置不同、周边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了工作内容的不同。在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拥军优属服务活动时,一定要从各村(居)实际出发,切合实际、量力而行开展服务活动。有的要注重为军服务,帮助驻军部队解决有关困难,支持部队各项建设;有的要注重优抚对象特殊困难(住房、医疗)的解决,帮助优抚对象提高生活水平;有的要经常性地走访优抚对象,嘘寒问暖,增强优抚对象生活能力。通过各种服务,在精神上、物质上、文化上,对优抚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各镇、街道办事处要探索建立“一村一品”的拥军优属服务内容,即力争已经建立拥军优属工作站的每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形成一个独特的服务品牌。
三是在拥军优属服务活动载体上推行“全民化”。双拥工作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拥军优属服务活动同样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参与。要注重对全体居民爱国拥军意识的培养,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形势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拥军优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牢双拥工作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双拥工作、人人关爱革命功臣、人人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