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情况汇报
省双拥办:
根据2009年8月13日《关于召开全省双拥工作社会化现场会的预备通知》要求,现将青岛市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座驻军大市,战略位置重要,驻军级别高、机关多,军兵种全、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多,作战训练任务重。青岛市还是一座正在按照“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开放城市。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在双拥工作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开拓新领域。针对双拥工作“三性”强(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敏感性强),加强双拥工作机构、人员和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加强“三支队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的主力军、“两新组织”组成的生力军、基层组织组成的合成军)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主导、行业倡导、群众参与的双拥工作社会化格局,实现了“三有”(基础有巩固、绩效有提高、方法有创新)目标,把双拥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使双拥工作得到了稳步、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为国防建设和青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意义重大,它能够把广大军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和拥军热情,密切军民鱼水情;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双拥氛围,开拓双拥工作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解决驻军在战备、训练、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有利于创造和谐的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了使双拥工作社会化健康、有序、快速推进,根据省《关于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实施意见》(鲁拥办[2009]10号)文件精神,迅速在双拥办主任会议上传达学习,并结合实际制定了青岛市《关于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定了科学指导,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办实事,务求实效三项原则,对各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一是把“松散”的活动形成体系。 地方系统在政府、部门管理者、社会群体三级上形成组织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阶段性计划、重大事项的集中办理等方面。部门管理者依据政府的意见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所属社会群体开展双拥活动。社会群体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与军队开展双拥互动活动。同时,地方政府要与驻军牵头单位、有关驻军机关进行密切协调,根据军地双方需求制定开展双拥活动计划,力求军地协调一致行动。在驻军牵头单位、有关驻军机关的安排下,下辖部队与社会群体共建单位开展双拥互动活动。
二是搞好组织建设和任务分工。第一建立健全双拥工作部门。目前从市委、市政府到各区(市)、街道(镇)、社区(村)都设立了负责双拥的部门和人员。特别是社区(村)双拥工作站的建立,为双拥工作提供了最基层的活动平台,建立了最广范的群众基础;第二发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组织协调所有社会力量参加双拥活动;第三明确责任分工。市双拥办负责制定全市双拥工作意见和工作安排,负责全市双拥活动的组织协调、典型培育、经验推广、总结表彰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各个行业,依据青岛市的意见,按职责和职能分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
三是建立健全考评和激励制度。客观、公正的考评和有效的激励是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重要保证。第一建立考评制度。双拥活动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检查评比,纳入各级各部门的评先选优范围。第二健全考评标准和激励机制。市市政公用局为确保拥军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把拥军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奖惩兑现,按章办事,保证了拥军工作的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对全市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58个先进单位和9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特别突出的先进单位给予了配备品牌电脑的奖励。
(二)打牢基础,把双拥工作拓展到全社会
随着我国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军队建设重点的转移,在军队建设需要社会化的情况下,双拥工作的社会化基础趋向弱化。为此,我们强化了将双拥工作推向全社会。一方面,在遍布全社会的社区,加强双拥工作站建设;另一方面,遇有重大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拥军支前任务。
我市在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中,行动早、标准高、力度大、效果明显。从2005年开始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和行政村双拥工作的意见》等3个文件,提出了开展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工作站的任务和工作站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定了工作站建设进度和硬件标准。目前,全市双拥工作站建设已经达到3683个,城内4区达到100%,农村5市达到50%。市南区湛山街道办事处湛山社区,自2005年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以来,与驻军单位共建“军民和谐楼院”,对社区内凡涉军人员、家庭,建立了全面、准确的电子档案。凡社区军人受到拥戴、凡社区军人家属受到优待、凡社区涉军困难人员受到关怀。
2008年6-7月间,在我市全力以赴准备奥帆赛的关键时刻,为清除突然爆发的浒苔,青岛沿海一线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多名参战官兵。市双拥办迅速代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加强双拥工作通知,制定慰问保障工作方案,出现了那里有清除浒苔的部队那里就有拥军支前的市民,参战官兵缺什么就有市民送什么的感人场面。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发挥食品行业优势,24小时不间断为一线抗浒苔官兵提供餐饮,无偿支出20多万元。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确保了奥帆赛的顺利进行。
今年,在青岛举行的庆祝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是我国、我军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军事外交活动。社会力量为完成这一标准高、要求严的保障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社会力量为主进行了铁路两侧环境整治、道路平整、广告清理,改善了城市环境;在外军舰艇停泊位置设置了超市、洗衣房、银行、邮政等服务设施,保障外舰食品供应50多吨;青岛港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完成了港容港貌改造工程,并为外舰提供了20多个泊位;城投集团投资1800多万元,完成了胡总书记检阅舰航道疏浚工程;海尔集团投资286万元改造了展厅。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中央军委首长的充分肯定,海军和北海舰队分别给青岛市委、市政府发来了感谢信。
(三)突出重点,构建双拥工作的主力军
市双拥办在把双拥工作拓展到全社会的同时,抓紧抓好“两新组织”和重点行业这两支主要力量的培育,并注重发挥其骨干作用。
1、把“两新组织”培育成为双拥工作社会化的生力军
首先,我们不失时机地出台了青岛市《关于组织“两新组织”开展双拥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为全市军民搭建起开展双拥活动的平台,实现了活动有依据、联系有对象、先进有表彰,出现了从双拥到双赢的良性互动。
其次,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我市在把双拥工作从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化工作中,注重从试点开始,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我们通过分析确定从“两新组织”中的新经济组织入手,以与新经济组织直接关联的市工商联、市工商局和市经贸委中的工商联为主导先行试点。市工商联在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助手作用的同时,制定下发了开展双拥活动的意见,大力开展双拥活动,12区(市)工商联全部与当地的一支或多支驻军建立了双拥联系,很好地发挥了行业管理者的作用。培育出了三利集团、国运集团等一批开展双拥活动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在市经贸委系统推广,并很快涌现出了青岛三聚成集团等一批双拥先进单位。新经济组织也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
2、重视和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骨干作用
我市在构建军地大双拥和推行双拥工作社会化中,既注重社会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具有决定性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培育。
市市政公用系统不断更新拥军观念,完善拥军体系,拓宽拥军功能,务求拥军实效。始终做到“四个不变”,即无论拥军工作遇到的难题再大,拥军的决心不变;无论领导成员更换,拥军的标准不变;无论工作任务再紧,拥军的重要位置不变;无论形势怎样变化,军民渔水深情不变。先后为部队配套解决供热面积34万平方米,垫付部队供热配套费700余万元,自筹资金180多万元,为部队更换水管3287米,解决了24处驻青部队吃水难问题,为驻青部队完成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3089户,协调解决了10处部队营区排污问题,为部队培养技术人员(车工、汽车修理等)近300名。
民营企业三利集团,通过军民联防、军民联谊、军民互助、军民互学等形式,坚持在涉及部队建设问题上,特事特办、要事先办、大事快办原则,自2004年以来,慰问部队累计赠送价值17.6万元的电视、空调、办公设备及其它礼品。三利集团董事长自己出钱装修某营食堂,出资8万元整修部队训练场地。每年部队开始复退工作前两个月,都与共建部队交流情况,把企业招聘信息反馈部队,介绍公司职位需求和就业形势,优先录用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
驻青92330部队援建的贵州省习水县“天鹅海军希望小学”自2001年9月建成以来,该部队共计捐款80万元、建筑器材、油料、计算机、书籍等一批,其它助学物品折价10万余元;一帮一助学结对300多对,2008年为学校教师购置班车(微型面包车)一部,提前实现了贵州省“两基”达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三、主要成绩
(一)出台《关于“两新组织”开展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2009年8月,我市出台《关于组织“两新组织”开展双拥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意义、组织领导和评比表彰等问题,确定了“两新组织”与部队双向互动,实现双赢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双拥工作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力量参加双拥工作提供了平台和依据。受到省双拥办的重视并推荐到全国双拥办。
(二)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成果显著。从2005年下发《青岛市社区双拥工作基本标准(试行)》开始,经过近4年的建设,目前我市双拥工作站建设已经达到3683个,城市4区达到100%,农村5市达到50%。凡建立的双拥工作站均达到了“四个一”标准。社区双拥工作站的建设在双拥工作社会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工作鼓励先进,2009年对58个先进单位和9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三)争先创优培育品牌
“泰惠民生、能泽万家”为泰能燃气集团创造的服务品牌。提出了“让服务品牌唱响军营”的口号,义务为部队修理燃气灶具496件次,长期为武警青岛支队提供优惠液化气供应和免费澡堂。
“排水惠万家”为排水管理处创造的服务品牌。免费设计,并投资180多万元,解决了困扰青岛警备区机关营区多年的排水问题。2005年以来,投资1973万元,帮助解决6处部队营区的污水排放问题。
“流动服务进军营”为青岛市图书馆创造的品牌。1986年以来,已更新“流动服务进军营”服务车四部,资金120余万元,每年用于“流动服务进军营”的资金40万元。2009年,新一代流动服务车正式投入使用,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更大范围内开展文化拥军提供了便利条件。
“阳光食品工程”为经贸委创办的品牌。自2003年以来,主动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跟踪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为促进驻青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作好后勤保障。坚持实行免费配置无公害蔬菜检测设施、优先享受规模采购的优惠价格等“四免费”和“四优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