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化“危”为“机”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2-07
字体大小: 打印
  自主创新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城市发展不竭的动力,青岛应在各行各业大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大对全社会各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
  任玉君代表:抓住“洗牌期”引导企业自主创新
  “青岛与同类城市相比的相对优势是什么?”市人大代表、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玉君作了深入思考。作为来自央企的代表,她对青岛市的技术创新环境十分关注。“青岛应当更加注重自主技术创新,沉下心来寻找并大力培育能够增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进一步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她说,很多发达城市都十分重视营造创新氛围,例如国际上有的城市提出要在每个角落都能无线上网,这种现代服务业的创新举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加工业带来很大冲击,但是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却影响很小,这正说明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任玉君建议,青岛应主动想办法化“危”为“机”,在这一轮结构调整和企业“洗牌”中,突出扶持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发展,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在税收政策倾斜、研发费用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积极创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主品牌。
  李中华代表:建立“青岛市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青岛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中华代表认为,自主创新应成为“全民共识”,无论是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农业都要有更多的“创意”,打造青岛特色品牌。
  李中华表示,“科技兴市”要求大力提倡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研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他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补贴等形式推动企业创新;二是大力培训、引进、造就高新技术人才;三是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扶持,推进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使青岛产品走在世界前列。
  “整合资源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全市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亟待建立。”李中华表示,在这一制度下,政府部门、各行各业、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可以定期召开交流讨论会,群策群力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王志华、李宝笃代表:让创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市人大代表、市南区发改局局长王志华对人才的珍贵深有感触。他说,青岛应切实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健全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配套政策,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让高层次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市人大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宝笃说,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议青岛加大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度,加强高端人才培养,为发展储备人才;建立科学研究院,搭建工作平台吸引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在大学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着眼长远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夏耕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这一发展目标,在各位代表中间引起了热烈议论。
  万建忠代表:为实现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市南区区长万建忠代表说,我市很早就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口号,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好时机。
  他说,我市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南区今年初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随后还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今后,市南将着力培育国际金融、全球物流、知名总部、精品消费等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业服务、动漫软件、文化创意、度假旅游、高档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流通、特色餐饮、娱乐休闲等传统服务业。从空间上讲,市南还将重点打造国际金融商务核心区、国际航运服务区、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区等六大功能区,使市南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增长一到两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市服务业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万建忠还认为,我市目前已组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局,也有了发展方向和措施,今后需要细化配套措施并尽快落实。在区市层面上,市政府应该制定激励政策,下放权限,让区市级政府有更大空间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
  郭少泉代表:青岛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很大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行长郭少泉代表认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服务业却能够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减小就业压力。其次,发展服务业可以改善和优化青岛的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升级。第三,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对财政贡献大,如金融业在市本级财政中就达到20多亿元,同时,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城市建设、解决城市污染非常有好处。青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很有优势,前景广阔,潜力很大。
  郭少泉认为,青岛发展服务业尤其现代服务业,首先要真正重视,要有政策,如在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要有具体措施,目前的金融危机背景正是引进人才的机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但青岛的服务外包已落在了很多城市后面。今后应该组织专门力量,做好服务外包这一行业。
  李建国代表:努力开拓物流业发展空间
  青岛港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国代表说,目前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已造成了很大影响,很多物流公司尤其是以海运为主的公司已处于停顿亏损状态。他认为,物流公司首先要积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有条件的物流企业还要努力在危机中求发展。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是世界性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审时度势,依据自身优势,努力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拉长产业链条。
  李建国建议,针对物流行业遇到的困难,政府也应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于殿香等代表:重视中小企业现状
  挑战与机遇并存。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殿香代表建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要更加重视,从税收方面减免一定的负担,在对企业项目的补贴上,按企业与民生相关程度进行分类,注重落实优惠政策。青岛中能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伟光代表建议,要畅通政企信息渠道,建立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制度,以便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整合地方优势资源,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要拓宽融资渠道,政府牵线加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对接和交流,保证中小企业资金供应,为其适度扩张规模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孙艳等代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长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长,才能发展。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代表说,单凭企业自身力量来看,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匮乏深深困扰着许多民营企业,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桎梏。开发区工委统战部副部长孙艳代表认为,金融危机是一种挑战,同时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机遇。随着企业的不景气,人才的流动性增大,获得优秀人才的机会增加。建议政府出资培训,包括对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政府应加快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按照引进人才的价值,落实补贴、户口、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措施,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政府设立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全市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品牌优势、有技术改造项目、有高新技术、发展前景好的优秀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和贷款贴息,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坚定企业的创新信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顺利渡过金融危机寒流。
  管阳春代表:企业本身应该迎难而上
  代表们认为,企业在金融危机的逆境中求发展,不能只依靠政府扶持,要深入分析当前形势,迎难而上,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阳春代表说,政府的支持给企业带来了信心,这很重要,企业本身应该多结合自身实际,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上多做文章,尤其要与国内外同行加强合作交流。在当前资金短缺、产能过剩的时候,应研究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人才等资源,培养一专多能的工人,实现产能的有效转移,在不加大投入的前提下,平衡利用产能,保证生产,扩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