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奥运精神 奔向2008——青岛实践“三大理念”全力筹办奥帆赛综述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7-12-26
字体大小: 打印
  “整个赛事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了一次最适当的测试,收获了许多经验,主办方勇于迎接挑战和乐于协助的精神极其出色。”在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落幕两个多月之后,奥帆委收到了来自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北京奥组委及其委托的零点调查公司等四家机构对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估报告。
  四份报告,四份肯定,是对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的肯定,更是对五年来青岛奥筹的肯定。五年中,一座世界一流的奥帆赛场在浮山湾畔崛起,两次测试赛充分预现了2008奥帆赛的恢宏,一场奥运精神文明的洗礼漫卷这座城市……五年的细致准备,青岛定位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的目标已经坚定不移,实现2008奥帆赛完美无缺的梦想信心满怀。
  三大理念主导场馆建设
  海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无桩式浮码头工程、太阳能景观灯、风能路灯、过山隧道工程、中水管道建设……一项项新技术的运用,一个个环保理念的实施,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12月底完成青岛奥运分村的室内精装修工程后,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的建设工程将全部完工,正式等待竣工验收。从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到2007年海上颁奖平台结束施工,6年的时间,浮山湾畔的一座船厂变身为世界一流的帆船中心;从2004年5月25日奠基到现在,3年的时间,一块平地上矗立起全新的城市地标。
  “我认为这个赛场建设得相当出色,条件一流,相信会成为奥帆史上的一个典范,也会为帆船事业增添一笔令人惊叹的财富。”早在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落幕之际,国际帆联副主席大卫·凯利特就对这座当时初具规模的奥帆场馆发出了赞叹。2008年,当奥帆赛在这里进行,当运动员们入驻场内按超五星级宾馆标准建设的奥运分村时,这座世界一流的场馆将为青岛吸引全世界赞许的目光。
  这个被称为亚洲最好的帆船中心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133000平方米,场馆的每一个细节不仅代表着亚洲最好,而且体现了世界一流。
  根据国际帆联批准的建设方案,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需建一条穿过燕儿岛山的交通道路。考虑到燕儿岛山生态环境脆弱,开山筑路对燕儿岛山绿化植被和自然风貌的破坏非常严重,主管部门建成了一条长度47米的过山隧道,对自然生态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在燕儿岛山前护岸工程中,建设者对原有护岸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避免破坏海岸带前的红礁石区,使“燕岛秋潮”这一景观得到了充分保护。
  基地帆船浮码头采用最先进的瑞典专利橡胶拉簧技术,在4.5米潮差的情况下,浮码头能始终保持半米高的相同的干舷高度。
  海上颁奖平台的投入使用,将会是奥帆赛历史上首次在海上颁奖,也使观众在观看完奖牌轮比赛后能立即回过头来观看颁奖仪式。
  海水源热泵技术为媒体中心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热水所需能量,在全国已建成的公共建筑中尚属首家,每年可节省费用12万元。
  充分利用城市中水系统,在场馆内敷设城市中水管道,利用城市中水解决绿化灌溉及冲厕用水。随着麦岛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每年可节约用水5万7千吨。
  ……
  建设一座适宜比赛的场馆是奥帆赛的基础,按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打造的世界一流的奥帆场馆则显示了青岛承办一流奥帆赛的决心。在2008向我们走来时,奥帆中心工程的完工已经为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次测试赛赢得世界认可
  “今晚,是最为辉煌的时刻,它标志着过去一年国际帆联与大赛组委会共同筹备奥帆赛所做的工作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在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闭幕的那一刻,国际帆联副主席大卫·凯利特代表国际帆联对青岛奥筹工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又一次,字面上只是上一次的重复而已。但对于青岛的奥筹工作来说,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和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完全按不同的模式和标准运行。如果说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是圆满落幕,那么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则以奥运模式、奥运标准预现了2008的恢宏盛况;以人文奥运、中国风尚演绎了文明和谐的东方魅力,以心随帆动、驶向成功绘就了千帆飞扬的壮美画卷。
  从建立一种高效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到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比赛场馆;从举办一届圆满的帆船比赛到完全按奥运标准和奥运模式举办一届“赛事组织最出色”的帆船比赛,青岛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两次测试赛中得到全方位检验。
  两次青岛国际帆船赛圆满举行,与其说是对青岛奥筹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倒不如说是青岛5年奥帆筹备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借助雅典奥运会的运行模式构建起一个运行高效的赛事组织体系;培养了一支专业的国内技术官员队伍,与国际技术官员顺利对接;彻底吃透了奥运标准和奥运模式,各个团队在这种模式下磨合顺利;志愿者团队以最真诚的微笑打动了参赛的每一个人;奖牌轮赛制、胜利者返航线、海上颁奖平台等新赛制、新设施顺利启用,增强了各国运动员的比赛欲望;水文气象预报系统,赛时医疗、卫生、住宿、交通、餐饮等保障服务得到了检验……
  2006青岛国际帆船赛,青岛的第一次“试水”即获得了世界的认可。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被北京奥组委确定为六项综合测试项目之一和三项奥运会水平测试项目之一,双测试的成功举行,青岛在赛事组织方面已经俨然是一个运筹帷幄的高手。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后,国际奥委会、国际帆联、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组委会及其委托的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分别给出了他们的评估报告,四份报告对比赛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国际奥委会的报告认为,帆船项目的27个职能领域(抵离服务、票务、餐饮除外)全部进行了奥运水平的测试,是11个测试项目中按奥运标准测试最全面的项目。
  国际帆联的报告提到,整个赛事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了一次最适当的测试,收获了许多经验,主办方勇于迎接挑战和乐于协助的精神极其出色。
  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组委会对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进行了全面评估,评估共分为25大类88小项,涉及竞赛组织、城市运行、安保运行,报告给予肯定的有67项;其中,各类硬件设施、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高度评价。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对帆船等6项综合赛事进行了评估。总体评价是,这6项综合赛事整体运行组织良好,场馆运行模式表现出显著优势。
  站在2006、2007两次国际帆船赛的基础上,青岛的目光已经瞄准了2008。有了两次青岛国际帆船赛的成功,有了冲刺阶段对赛事全面细致的准备,青岛一定能在2008年向全世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核心推动城市文明
  在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
  对于这一点,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的分析最为透彻。“北京要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除了良好的组织、出色的成绩和令人难忘的开幕式外,还需要热情好客懂礼貌的市民、真正懂得奥林匹克精神的观众以及有高度奉献精神的志愿者。”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青岛在做好场馆建设、赛事组织等工作时,下大力气推进人文奥运工作。2006年,成立了推进人文奥运工作办公室,制定出《青岛市人文奥运总体运行纲要》作为具体行动的指导。以“人文奥运”为核心,我市广泛开展了以“同迎奥帆赛、共建文明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微尘、红飘带、徐雪林、何开功、王明殿……一座城市的精神、一座城市的市民,在接受奥运文明洗礼的同时,把无私的爱回报给了这座城市。
  过去的五年,我市按照全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总体部署,以基层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以志愿者和青少年为重点,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调动了全市人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和积极性。40余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奥帆旗帜在传递”活动,33万注册志愿者参加了多种形式的迎奥志愿服务,1770名志愿者为2007国际帆船赛提供了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4万多名市民参与了“走进奥帆基地,感受帆都魅力”活动……在2008奥帆赛越来越近之际,青岛的市民已经自觉融入到了迎奥队伍中。
  在岛城激荡的奥运文明行动中,我市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奥运文化活动,推出了《心随帆动·驶向成功》、《帆影海音》等迎奥运文艺专场晚会,启动了奥运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加强奥运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不断提高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机遇,更是一个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契机。在2008年奥帆赛越来越近时,一场文明的洗礼正在这座城市漫卷。青岛已经做好准备,要以最真诚的微笑、最热情的服务、最文明的举止,迎接奥帆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