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是这样创造的—写在青岛旅游实现“双突破”之际
青岛日报讯 2007年12月20日12:30,随着一批入境游客乘坐航班进入青岛,青岛接待入境游客达到第100万名;而当日,青岛接待国内游客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从而实现了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双突破”。
青岛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改革开放到2004年,青岛实现入境旅游接待量5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耗时26载。而仅仅三年后,青岛入境游客接待量就翻了一番,国内游客接待量就增长了1000万人次,这是青岛旅游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从青岛市旅游局信息中心提供的更详细记录看,这种飞跃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
2004年,青岛实现了接待海外游客突破50万人次、国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三突破”,相当于全市GDP的9.6%。
2005年,接待入境游客68.4万人次、国内游客2449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56.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GDP的9.5%(当年我市GDP调整),我市在国内十强旅游城市中上升到第9位,被评为全国“公众最向往城市”和“最具风情城市”。
2006年,接待入境游客85.4 万人次、国内游客28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25.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0.1%,标志着旅游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青岛接待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国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预计达到390亿元人民币。
这一迅速变化的数字表明,以打造国际海滨度假城市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进旅游业向度假型、质量型、国际标准转变,推动旅游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青岛旅游业,正焕发出的强大吸引力和持续增长力。
它同时也表明,在全世界的旅游城市中,青岛正在坚定地、一步步地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旅游知名度大大提升
青岛,无疑是美丽的。这种美丽,直接带来了其旅游知名度的迅速提升。
2007年10月8日,在巴西玫瑰湾举行的世界最美海湾组织10周年纪念大会上,绵延于青岛730公里海岸线上的一处接一处湾岬,以“无可分割”的秀姿被整体命名为“青岛海湾”,并入选“世界最美海湾”,成为世界最美海湾组织认定的中国第一个“世界最美海湾”,即是明证之一。
而优越的资源,一旦得到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利用与开发,便占据了催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的主动,进而凝结成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赢得市场。借“山、海、城”资源之利,近年来,青岛催生出都市度假游、海滨度假游、海岛度假游、温泉度假游;依托遍布全市的欧洲古典建筑、名人故居繁衍出文化游;每年逾10万人次的婚庆旅游者,使“海誓山盟”成为青岛城市旅游的新品牌;青岛啤酒博物馆等37家国家、省、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不仅使青岛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城市之一,亦彰显出青岛旅游的十足特色。
乘2008年奥帆赛举办城市之名,以青岛国际帆船赛领衔的体育赛事游成就了青岛之旅的新视觉;围绕游艇、帆船、游钓等拓展出的奥运旅游产品收获甚丰,三年来,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累计接待游客12万人次;海外高尔夫旅游团成为旅行社业务的新增长点。
大项目的强劲吸引力
不断加速实施的旅游大项目建设及其所带来的吸引力,是青岛旅游业得以持续、高速增长的又一“利器”。
据统计,2004至2007年,青岛市累计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134个,投入资金245亿元,其中社会性投资占91%。青岛海底世界、青岛啤酒博物馆、滨海步行道、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金沙滩景区等40多个旅游景区(点)相继纳客,广受好评。今年11月末,青岛海底世界年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再创中国旅游业之奇迹。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香格里拉大饭店二期、莱钢凯宾斯基大酒店、远洋喜来登大饭店等26个项目进展顺利,即将为青岛旅游业描绘出更加美好的图景。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港中旅投资3.2亿美元建设的海泉湾温泉度假项目于日前的全速启动,将于2009年底建成开放的海湾泉,不仅将成为青岛建设国际海滨度假城市最有力的支撑,也将使“文化圣地,度假天堂”这一山东旅游新形象名至实归。
日新月异的高新旅游项目,令青岛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倍增。据统计,今年以来,旅青日、韩游客累计增幅达到30.1%,美、德、英、法、澳游客平均增幅达到26.44%。
市场营销让青岛旅游走向世界
对于旅游产业而言,精良的旅游产品固然重要,但准确的市场定位与营销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市场认知,而选择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模式事关成败。
三年间,青岛旅游紧紧把握住2008年奥帆赛落地青岛这一“天赐良机”。将城市宣传、旅游促销、对外招商和奥帆赛推介相结合,“四位一体”的奥运旅游主题宣传战略收效显著。
面对国际市场,青岛旅游积极“走出去、请进来”。2004年以来,先后赴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的20多个国家、38个城市举办了85场“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城市品牌环球推介等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与3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旅游友好合作关系,旅游区域合作更趋密切;与海外1500多家旅行商和200多家新闻媒体建立了联系渠道,组织了“百名海外记者青岛采风”、“青岛海外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邀请海外主要旅行商、媒体记者2000余人次来我市考察。
面对国内市场,青岛旅游借旅游交易会、专题推介会等形式,开展主题宣传促销活动;与省内九个主要城市签订了《山东半岛城市群(8+2)旅游合作共识》,共同打造了“黄金海岸旅游线”、“齐鲁文化旅游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更为密切。
旅游品牌迅速形成资源优势
一批旅游品牌的崛起,让青岛拥有了新的更具发展潜力的资源优势。
2004年迄今,先后有美国的洲际、凯悦、喜来登、最佳西方、升腾速8、运通,法国的雅高宜比思、索菲特,德国的凯宾斯基,以及港中旅、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17家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或国内外旅游品牌企业落地青岛。青岛本土旅游服务品牌不断确立。青岛海底世界“海底情深”、海景花园大酒店“亲情一家人”、海天大酒店的“海天之间一个家”分别获省、市级服务名牌;获市级旅游服务名牌,服务品牌的不断涌现,标志着青岛旅游质量迈上更高层次。
这一时期,青岛节会旅游品牌影响力卓然。其中,青岛国际啤酒节表现最为抢眼。2007年第17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拉动消费超过6亿元。在12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节庆产业年度颁奖盛典上,青岛国际啤酒节从全国6000多个参评节庆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2007“中国十大影响力节庆”和“中国节庆产业十大品牌节庆”“双冠王”。
备受瞩目的中国(青岛)奥运与旅游国际论坛、第二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中日韩旅游博览会暨2007中国青岛·亚太国际旅游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青岛与中外旅游界的交流与合作,为青岛旅游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亚太旅游振兴机构第三届年会上,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因为2007中国(青岛)奥运与旅游国际论坛、第二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在青岛成功举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最佳营销领袖奖”。
与服务品牌建设相得益彰,诚信旅游的大力倡导,让青岛旅游名声大振。
三年间,青岛建立完善了以85912000旅游投诉电话为核心,由旅游、公安、工商等13个执法部门组成的,覆盖全市500多家旅游企业及景区景点的旅游投诉联动网络;向社会定期发布旅游服务质量公报及旅游警示信息,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导向;及时受理了旅游投诉,投诉及信访件处结率达100%,满意率达到98%;2005年在全国出境游工作会议上,青岛作为唯一城市代表作主题发言。2006年在全国诚信旅游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国家旅游局向全国推广青岛诚信旅游体系建设经验;同年,在全国首届导游大会上,我市有4名导游人员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模范导游员”和“全国优秀导游员”的称号。眼下,青岛诚信旅游企业达到368家,诚信旅游企业覆盖面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