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倾力助大学生渡就业低潮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5-20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市北区不等不靠,从自身区域特点出发,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1-4月份市北区共安置大学生1604人,占失业大学生的84%。

  一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针对社会上仍有部分大学生择业期望偏高,脱离社会需要和现实的可能性,市北区多措并举,通过举办一系列专场招聘会扩大就业岗位辐射面;和大学生结对,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的成长;为大学生量身打造订单式培训,开辟全新的就业领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优惠,为他们创业之路扫平障碍等措施,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就业平台,引导他们树立不管到哪里就业,都可以成为人才的观念。

  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市北区搭建三个就业援助平台,按照“就近服务、便民服务”的原则,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主渠道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失业大学生提供便捷的用工服务。一是搭建区人力资源市场职介平台。充分利用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现有场所设施,定期不定期举办大学生就业洽谈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搭建街道社区职介平台。充分发扬街道及社区职介功能,在设立“职介岗位超市”职介信息栏,提高大学生求职的辐射面。三是搭建岗位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针对性的将区人力资源市场、街道、社区搜集的岗位进行定期汇总,录入微机,由区劳动保障局域网定期发布,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全区岗位资源,提高大学生就业援助的实效性。今年1-4月份我区共成功举办招聘会40余场,吸纳企业300余家,提供大学生岗位3000余个,达成成交意向近千人。其中,营销经理、企划设计、摄影师等岗位为大学生所青睐。

  三是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随着就业形势逾加严峻,自主创业目前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市北区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知识优势,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一是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在全区形成关心、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落实好自谋职业扶持金和小额贷款政策,帮助资金困难的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三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在工商注册、税收、贴息等享有就业优惠政策。四是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各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统一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窗口”桌牌,免费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服务。今年1-4月份,共有78名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其中32人申请了共计250万元的小额贷款。

  四是借助五大基地构建高效就业链条。今年,市北区政府安排634万元设立促进大学生就业资金,并建设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就业、创业、实践、见习、培训“五大”基地。一是建立就业基地依托企业吸纳就业。在各产业园区建立市北区大学生就业基地,依托入园企业、农工商公司和驻区企业吸纳大学生。二是建立创业基地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了7600平方米道的创业孵化基地,将实现150家企业“零租金”入驻,带动700名大学生就业。日前,新华锦民生创业园见习基地成立,共发布青年见习岗位50个。三是建立实践基地公益性那个岗位安排就业。年内市北区将安排112名市北生源大学生到居委会工作,享受“三支一扶”各项优惠政策。另外,将安排112名市北籍困难家庭大学生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目前第一批招聘的计划生育社区协理员以通过各项考试,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四是建立见习基地岗位锻炼加快就业。依托科技街建立见习基地,今年市北区将见习企业增加至30家,提供见习岗位200个以上,并在见习期间按照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每月给于基本生活补贴。五是建立培新基地增强技能扩大就业。开辟多处技能培训场所,增加培训专业。年内预培训大学生500人以上,当年培训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五是开展公共服务活动,帮扶大学生就业。市北区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引入全员参与,共同帮扶的就业服务机制,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把政府帮助、社会扶助、亲情协助、有为自助的“四助”原则渗透到工作当中,开展处级以上干部分别和3-4名大学生结对子活动,协助更多大学生就业。二是区劳动局开展“进百家企业、访百户群众”的“双百”活动,各级干部每月深入社区跟踪了解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状况,不间断地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信息,帮助困难企业和失业人员共渡难关。4月份共走访辖区群众1246户。市北区干部通过活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贴心人和热心人”,通过和大学生谈心,鼓励其坚定信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树立迎难而上的信念。同时竭力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困难,要一帮到底,直到就业。

  六是建立三级岗位开发网络,真正把岗位送到大学生手中。一是区劳动保障局组织各街道保障中心及社区劳动保障站,依托街道社区,围绕服务市北区经济发展,定期组织人员搜寻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有效岗位信息,并定期发布;二是强化区人力资源市场与企业的联系和服务,广泛搜集企业用工信息,特别是搜集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信息;三是强化区劳动保障局与人事局、民政局、妇联和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及大型国有集体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发岗位,以优良的岗位资源,提高大学生岗位需求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