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载历史源远流长 四大产业今全面开花 青岛已成为招商局重要战略节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11-24
字体大小: 打印
  “问我航程有多远,1872到永远。” 这个意境深远的口号,源自于一家企业对于自己历史的自豪,至今她还保留着洋务运动时期所创立的名字——招商局集团——一家总部位于香港但产权完全归国家所有的中央企业。
  这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企业创立之初就以夺回国家的远洋航权、打开对外贸易为己任,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以交通、金融和房地产为三大核心产业,资产总额接近2160亿元人民币,管理总资产超过15000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位居中央企业第11位的巨无霸级企业。
  青岛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向来是招商局投资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自1928年轮船招商局开始成立青岛办事处起,招商局在青岛已经整整八十周年,如今,招商局在青岛的投资涵盖了港口、金融、工业制造、物流四大产业,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可以说,青岛已经成为招商局重要的战略节点。
  百年招商局的三次辉煌
  如同招商局集团总裁傅育宁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历史传承下来强烈的使命感是招商局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在每一名招商人来看,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其目标是要实现招商局的第三次辉煌。
  招商局的第一次辉煌是在成立之初的晚清年间创造的。当时,招商局建立了中国民族航运业,直接和英美船队竞争,并从轮船运输派生出其它的一些新兴产业,包括钢铁、通讯、保险、银行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现代企业的诞生、发展、成长是和招商局分不开的。
  第二次辉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创造的。1978年,招商局自筹资金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招商局不断孕育出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改革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他们率先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后来广为流传的口号;他们发起设立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等。
  如今的招商局正在朝着实现第三次辉煌的目标向前奋进,为此,2001年,家大业大的招商局开始对旗下的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并最终形成了交通、金融和房地产这三大核心产业。
  确定这些产业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市场支撑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招商局在这些产业上都有着长期积累起来的竞争优势。比如港口业,招商局子公司招商局国际,管理着其所有港口业务。2007年,招商局国际旗下的港口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12万标准箱,散杂货吞吐量达到1.58亿吨,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居前列的集装箱公共码头运营商。
  此外,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地产、招商银行、招商证券、中集集团、招商轮船、招商物流等企业,在各自领域也均为领先企业。
  招商局青岛产业枝繁叶茂
  由于港航业一直都是招商局的主要产业,而青岛又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招商局很早便与青岛结缘。
  许多上了年纪的青岛人,对于招商局并不陌生,甚至有不少人还坐过招商局的船从青岛去上海。1928年8月轮船招商局在青岛设立办事处,此后又成立了青岛分局,当时的办公地址在绥远路13号(今包头路),开辟上海—普陀山—青岛定期航线。到1946年,青岛分局完成客运量90256人次,货运量541.33万吨,营运收入52.11亿元。
  其后的几十年里,招商局在青岛的发展显得相对比较沉寂。而进入本世纪初以来,用傅育宁总裁的话说,“招商局重返青岛”,招商局在青岛的投资开始全面开花。
  其中,位于青岛前湾港南港区的招商局国际青岛公司可以称得上招商局在青岛的旗舰企业。招商局国际青岛公司位于青岛前湾南港区,毗邻保税区,总投资额约50亿人民币,规划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65平方公里的港区和1平方公里的保税物流园区。统一规划建设的招商局国际青岛集装箱码头与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将实现无缝连接,形成集码头作业、国际海运物流、保税物流等业务一体化运作的模式,体现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重要内涵。
  成立于2000年5月18日的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在岛城现拥有38个服务网点,近200台自助存、取款机。秉承“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招商银行青岛分行以温馨、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岛城树立起“安全、科技、服务、理财”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形象。
  招商局投资的中集集团现在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集装箱制造商,青岛中集产业基地是中集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由青岛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以及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组成。
  招商局集团与青岛啤酒合资成立的青岛啤酒招商物流有限公司则被业界称为第三方物流的模板企业,公司目前拥有各种运输车辆84台,外协车辆500余台,年运输量200万吨,公司可支配仓储面积60000平方米,在山东省内长期配送点达2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