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多措并举提升环境执法公众参与度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8-01-22
字体大小: 打印
  即墨市积极拓宽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渠道,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一、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即墨市注重加大环保宣教力度,使公众更加有效地参与环境管理,从源头上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突出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教育,开展环境教育“四进”活动。市教育体育局聘请环保局3名专业人员担任城区8所学校的环保副校长,定期开展环境教育,通过夏令营、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征文等形式,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市委党校把环保知识列入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在社区、公园等场所发放环保手册、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咨询等活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把环境保护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及时报道和表彰保护环境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以实际案例教育群众,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建立大环保体系,建立公众参与的平台。为构建公众广泛参与平台,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即墨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大环保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加大执行力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镇、部门及企业的相关职责。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体系的意见》,对24个镇、街道办事处和22个部门进行了职责分工,基本涵盖了环保指标的方方面面。与镇、办事处、部门和企业签订了有关目标责任书。同时,把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纳入全市关于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意见,并逐年加大考核分值比重。实行环保问责制度,对控制指标完成不好、责任不落实的,特别是对存在违法、越权审批的镇和部门进行问责,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据有关规定严厉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健全制度,为公众参与提供保障。一是实行环境信息透明化。通过公布相关信息,借用公众舆论和媒体监督,形成全社会对环境污染和环境违法行为的压力。在每年公布环境公报,每月公布水质状况,每天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环境信息互动制度,包括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重要环境新闻、排污费征收和行政处罚依据、标准、程序等内容,以书面文字、电子文本、互联网、音像等形式予以公开,让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二是推进环境执法公开化。实行环保政务公开制度。把群众比较关注的建设项目审批、验收、排污费征收、环境违法处罚、环境信访投诉等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群众信访调处中心的作用,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问题,将环境违法行为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一批影响较大的环境违法违纪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对挂牌督办问题解决不彻底或“死灰复燃”的进行通报曝光,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对辖区环境安全隐患和违法排污问题予以报道。三是深入推广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监察、工商、安监等有关部门成立了环保专项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环保专项行动的督导和检查作用,对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环境污染、污染减排、“三同时”等方面环境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并及时予以通报。 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环境执法视察活动,邀请20名公众代表担任环保监督员,参与环境现场执法,切实增强广大公众的环境法制意识。
  四、开展各种活动,拓展公众参与的途径。即墨市环保局陈维本局长多次作客市广播电台直通百姓--民生在线节目,倾听群众心声,体察群众意愿,与在线听众就即墨市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在线交流。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规划、建设项目的意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征询公众对环境执法的意见。开展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调查,及时改进环保执法。通过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等系列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人人参与环保、关心环保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