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专题报道之二 活力:在入世效应中加速释放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3-12-11
字体大小: 打印

  现代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已是“信心经济”。权威人士指出: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来自信心效应与观念效应。
  信心指数一路“飘红”
  世界看好中国:全球1000家大企业看好中国,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高开高走,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强。这一“中国经济的信心”当作何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亲历者龙永图解释: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主要来自信心效应与观念效应。
  今天,中国迎来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人们蓦然发现,“信心”成为一段时期以来国际社会谈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12月1日,在中国拥有18家工厂的LG电子的中国区总裁卢庸岳宣称,LG研发重心将移至北京。卢庸岳指出:支持LG电子在中国事业的因素,“第一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11月28日,全球化学制药巨头德国拜耳公司董事长温宁在京宣布,拜耳计划从现在到2010年,将向中国内地投资31亿美元。温宁说:“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11月13日,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瓦格纳,在底特律签署整车出口中国协议后表示:“通用有信心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11月5日,中国企业TCL与法国著名电子企业汤姆逊集团签约结盟,《世界报》等欧洲媒体称:“TCL事件”象征着当今中国整体的经济信心,今后几年中国会出现更多的“TCL”!
  回顾两年以来,仍可以发现,“信心”依然为国际社会谈论中国经济所频频提及。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2002年9月23日,世界著名管理顾问科尔尼公司,公布针对全球1000家大企业的高层所做的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国。 
  回顾两年以来,国人对经济走势一样充满信心。以企业家信心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统计,2003年第三季度企业家的信心指数为129.63点,比二季度高14.26点。统计分析还表明,目前企业的景气指数和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均处在上升阶段。而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除了今年非典疫情期间略有波动,始终高开高走,一路“飘红”。
  跨国企业、国际舆论和国人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固然和我国经济长期强劲表现有关。但引人注目的是,为何偏偏在最近两年,跨国企业、国际舆论特别强调“中国经济信心”,以至于被人称为一种“中国经济信心现象”?
  龙永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亲历者之一,他这样解释“中国经济信心”:“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我认为,主要来自信心效应与观念效应两方面。”
  龙永图强调:信心和观念的影响长远而深刻,“这种影响怎么讲都不过分”,“如果信心效应和观念效应继续下去,形成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那么,我们对内对外的形势将会更好,我们就可以把入世作为国家的一笔财富。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
  履行义务一诺千金
  信心来自践诺:两年来,完善法规、改革审批、提高透明度,中国的作为有目共睹,商务、通讯、建筑、金融、旅游、交通以及保险、旅游领域,中国忠实履行WTO义务,甚至提前履行有关承诺。
   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究竟来自何处?
  龙永图指出:信心主要来自中国入世所做的两个承诺:第一,承诺按国际规则办事,完善法律规则和提高透明度,这大大增强了外资对中国体制稳定和法律保障的信心;第二,承诺开放市场。
  加入世贸以来,我国在完善法律规则、改革行政审批、提高政府透明度方面的作为有目共睹,无需多言。中国在服务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表现,最受国际关注并曾受到一些国际舆论质疑。探寻中国履行承诺的表现,服务领域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最能说明问题:
  先看看知识产权保护:由于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2002年我国国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7.2万件,比2001年增长24.12%;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 2002年中国出动了150多万人次,捣毁了1万多个制假窝点,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达到22.3亿元人民币。此外在法律层面修改了著作权法、商标法,提高了侵权的法定赔偿金额及强化制止侵权行为的措施,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汉林教授指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甚至需要花100年才能够努力达到的水平。
  再看看服务领域开放:
  ————保险领域提前兑现有关承诺。
  今年3月,中国保监会宣布外国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及保险经纪公司可在北京、天津、苏州提供服务;6月又宣布上述公司可在成都、重庆提供服务。而根据承诺,这5个城市本应在2003年底之后才开放。 
  ————旅游行业提前兑现有关承诺。
  今年7月,国家旅游局同意日航国际旅行社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截至11月1日,获中国政府批准,中国公民可自费组团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8个。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指出:旅游业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提前4年多兑现了承诺。
  ————金融领域兑现有关承诺。至今中国已批准9家外资保险公司设立营业性机构,29家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或营业性机构,37家外资银行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12家外资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5家外资银行分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12月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宣布,中国银监会还将根据入世承诺,陆续推出一系列重要措施。
  商务部世贸司有关负责人张向晨这样说:“根据承诺,我们在包括商务、通讯、建筑、金融、旅游、交通等在内的众多服务部门履行了WTO义务,我们在保险、旅游服务等领域,提前履行了有关承诺。”他指出:中国政府在兑现承诺方面是严肃认真的!
  张向晨这样分析国外信心与中国践诺的关系:我们按照承诺对外商投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使吸收外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政策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开放范围日渐扩大,“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由此增强,这两年外资流入势头持续走高。”
  信心经济一叶知“春”
  信心影响经济: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中国经济2004年强劲增长8%,专家预计今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有望增长6%,全年出口达4000亿美元,明年民间投资约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约增长10%。
  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走势。
  现代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是“信心经济”。信心指数高,有了对社会、对政府、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信心,人们才可能放心消费、果断投资,推动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否则人们将选择持币待购、放弃投资,远离社会交往,中断商务谈判,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信心指数一路“飘红”,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良好走势:
  ————从投资来看:在吸引外资方面,正如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日前在“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指出,外商普遍将中国视为投资信心最强国,“中国吸收外资有望上一个更大规模的台阶。”实际上今年1至10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5.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1%。专家预计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有望增长6%。而在民间投资方面,民营经济普遍看好未来发展前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日前提出:预计民间投资明年约增长19% 。
  ————从消费来看: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如何直接关系到消费是否强劲。国家信息中心在其日前发布的预测报告中提出,预计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0%左右,实际增幅比2003年高出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大幅回升。 
  ————从出口来看:我国外贸形成“大进大出”格局,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前3季度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全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8000亿美元。全年出口预计达4000亿美元。
  商务部规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分析,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投资贸易的互动作用增加,是中国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世界坚定的中国经济信心背景下,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03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已对未来中国经济作出预测:“展望2004年,预计亚太地区的经济将增长6.1%,主要依据是中国的持续强劲增长————目前预计将接近8%。”
  专家指出,这仍可视为世界“中国经济信心”的最新注脚。

2003.12.11 08:00:00 经济日报 [ 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