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破浪行
1989年2月,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中远英国公司在伦敦成立,投资20万英镑。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投资海外的企业之一。
14年风雨兼程,中远英国公司今天已在老牌外贸运输大国———英国的运输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总资产达到1650万英镑,是当年投资的82倍,年营业额超过5000万英镑。公司除伦敦总部外,还在伯明翰、曼彻斯特、菲利斯托及格拉斯哥设有4个分支机构,并拥有8个下属及合资公司。业务范围从单纯的船舶代理,扩展到集装箱及杂货班轮揽货代理、租船、陆路运输、航空货运代理、集装箱修理、航海科技开发和船舶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
早春时节,记者走进公司设在伦敦的总部,这已是一间完全本地化的公司,从接待处到各业务部门,见到的几乎都是英国人。公司的副总经理蔡昀告诉记者,公司共有员工140名,除7名中方员工,其余都是本地英国人。利用本地资源实现良性发展,是公司的特点之一。公司的总经理王国钦和副总经理蔡昀分别接受了记者采访。
依托国内优势不断扩大公司主业———船舶代理,是公司发展的基础。虽然这项业务利润有限,但公司的发展思路非常明确,离开这个基础,就如无本之木。“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总经理王国钦是中远英国公司的第四任老总,他说,中远英国公司是随着中远集装箱船舶运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公司成立之后,首先在巩固市场地位、加强和客户联络、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巩固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下功夫。在英国全境,包括爱尔兰建立五大销售区,雇佣当地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帮助客户量体裁衣地制订航运线路及物流途径。其次,吸纳当地船舶服务经验,提高船舶服务质量。公司狠抓了船舶安全、维修,确保船舶保持最佳行驶状态,保证船舶班期准确等工作。中远在英国连续多年荣获港口颁发的“准班奖”。第三,开发英国本国的货源,开发英国至欧洲、北美的货源,提高了船舶舱位利用率。
1992年,公司成立了下属独资的水晶物流公司,增加了集装箱拖车运输业务,将原有的海运业务由港口延伸到了陆路,并独立承接第三方海空货运代理、保险代理等综合物流业务。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次大的业务拓展。公司总经理由中方担任,其余全部为当地英国雇员,充分利用当地人的优势开展当地业务。1994年,公司即获得英国国际化管理BSENISO9000质量认证。经过10年的经营,目前已能提供现代物流公司的全套服务:客户服务、海关清关报关、仓储、包装、内陆铁路公司运输、配送、分销以及全球物流、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等,在英国当地形成了自己的网络。分支机构也已扩展到菲利斯托、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以及希斯罗等地。据2001年的有关评审数据,水晶物流公司已在英国的1000家专业物流公司中排名第七十位。
积极开发航海科技产品,是近年来公司开拓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2001年,公司成立了与英国合资的ENS公司,成功开发了全球航海智能系统,并不断升级,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又研制出VDR(黑匣子)、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以及VIS船舶港口水域交通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目前,航海智能系统已被北欧某国购买,并配备在海军指挥中心和指挥舰上;VIS管理系统也已被用于欧洲海上引水和港口水域交通管理中。
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业务开拓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经营战略是否正确。王国钦对此感触很深。他说,在国际环境下,变化无常的政治经济因素及不确定的竞争和客户需求,都要求不断组织变革。对复杂形势的灵活应变和适应能力,是在全球航运竞争中生存的两大关键能力。基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需要,加强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一直是中远集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首先,公司建立了市场预警机制,完善市场预测程序和手段,加强市场沟通与分析,走访有关商会、银行,获取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及航运市场走势,是公司决策前的必做功课。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管理体系。公司一方面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方面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目前一种新的全球航运信息系统IRIS—2已经在英国地区开始运营,实现了网上货物跟踪、电子订舱、电子提单和网上询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电脑化管理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蔡昀说,与5年前相比,公司的业务量翻了一倍多,但人员只增加了10%。
第三,严格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中远英国公司实行的“三严一勤”管理制度,包括严密制度、严格管理和严肃态度以及勤于管理等内容。蔡昀告诉记者,公司以当地员工为主,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直接关系着公司的成败。正是这种严格、公平而有人情味的管理,使公司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尽管中方人员定期轮换,但制度不变、骨干稳定,公司发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延续性。公司的9个英方部门经理大部分已为公司服务10年以上。
《人民日报》 (2003年04月17日第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