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日报讯 昨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黄海饭店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政协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现有委员586名,昨日实到委员547名。
市政协主席张旭升,副主席邹立健、闵祥超、张纪良、展文良、麦康森、张培军、顾枫、相建海、宋修岐、韩建华、刘光享,秘书长姜秀华出席会议。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党政领导崔锡柱、蔡伦斌、王文华、徐长聚、王伟、刘建华、李增勇、王书坚、姜杰、牛俊宪、王永生及有关方面领导邹川宁、姜永生等应邀出席会议。
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省政府特邀顾问张惠来,老领导、老同志:郑守仪、郭松年、管华诗、臧坤、孙炳岳、胡延森、王今吾、马论业、陈波萍、阎同科、宋玉珉、赵蓝田、王玉成、孙喜茂、左克智、王桂浑、邓仁爱、秦玉生、孙鸿正、郭存忠、李宝芳、邵品琮、蒋永康、徐世甫、李德珍、周迪颐、梁有新、周广福、毕于岩、刘斌宗、杨作升、王增元、刘元斌。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邹立健主持会议。展文良作政协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案工作报告。
张旭升在会上作政协第十届青岛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摘要见二版)。报告在回顾2006年的工作时指出,十届市政协常委会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议政建言。全年共完成了6个专题调研报告,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14份建议案和专项建议。二是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为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广泛开展了我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三个一”活动。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全市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四是注重发挥政协专委会、政协委员、界别和区域活动组的作用,不断创新政协履行职能的方式和方法。首次组织评选了110名优秀市政协委员、15个先进委员活动组、20条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五是认真做好政协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文史资料和政协宣传等工作。
报告提出,2007年十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二是努力为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献计出力。三是积极推进全市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四是切实做好港澳台侨和海外联谊工作。五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六是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七是大力加强市政协机关建设。
展文良在提案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共收到提案898件、立案817件,其中,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提案860件、立案798件,闭会期间提出38件、立案19件,提案总数比上年增加94件、增幅12.27%。提案内容紧扣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更多地集中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提案积极关注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重视偏僻街巷的整治,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老城区的供热、供水改造,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建立非医保群体合作医疗体系,加强社区文化卫生建设,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等方面;委员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提案形式反映上来,充分体现了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的高涨热情。
报告指出,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承办单位努力改进办理工作,积极采纳提案中的建议。至2006年底,十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全部办复。其中,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共277件,占提案总数的33.90%;提案所提问题正在解决或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420件,占总数的52.51%;所提问题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解决的87件,占10.65%。报告指出,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进一步加强对提案工作的领导、加大提案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提案质量提高,加强协调督办、推动办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提案工作基础平台,提高了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使提案工作活跃有序、成效明显。报告还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案工作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科学的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形成提案工作的整体合力,加强提案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努力开创提案工作新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提出要求。
列席会议的还有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政协负责同志,驻青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