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破除危机影响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09-03-09 来源 : 中共莱西市委办公室
字体大小: 打印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形势严峻。面对危机,莱西市不等不靠,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克难攻坚,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08年,全市奶牛存栏8.6万头,生猪、肉鸡分别出栏90万头和1亿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8万吨。新增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3家,辐射带动6万多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090元,增长13%。
  一、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应对危机,实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核心环节与枢纽工程。面对危机影响,莱西市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工作中做到三个更加:即政策更加灵活。在不违背国家大的政策方针的前提下,视情给予减、免、缓等照顾,在税、费各个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最大的优惠和便利,与企业共渡时艰。服务更加贴心。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实行一条龙、零障碍服务。加大市级领导帮包企业的力度,扩大帮包范围,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共谋发展。纪律更加严明。严格落实提高行政效率、规范部门收费、优化投资环境方面出台的一系列规定,坚决抵制各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部门行为。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力度,对不按规定办事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并追究领导责任。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工作的意见》,鼓励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引进青岛银行莱西支行、邮政储蓄银行。组织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集中授信活动,授信金额10.7亿元。重点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申请“中小企业国家市场开拓资金”和“青岛市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资金”,提高企业的进出口能力与积极性。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8户,万福、九联、东生三个集团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贮销、果品加工、花生加工等六大农业产业链条,将80%以上的农户与75%以上的耕地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建立极大的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提高产出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莱西市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标准化,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推广标准化生产。
  一是生产环节的标准化。制定实施了12个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青岛市以上主导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2个。实施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建立生产日志、田间管理表、原料栽培管理表、农药使用记录表和施药通知单等生产记录档案,对农场管理者、栽培担当者、施肥量、用药量等内容作出详细记录。生产档案随收获农产品一起回收,并存档保存三年。严格收获农产品检验制度。农产品收获前,在田间按“米”字型方位进行抽样检测。符合标准的,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出厂时,外包装加印生产基地编号。目前,全市已有59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万福集团的蔬菜生产基地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迟家庄黄瓜等6个生产基地通过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全市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示范县(市)验收。
  二是加工环节的标准化。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农户种植、养殖,杜绝不合格的初级产品进入加工环节,全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公司对基地实行供种、供料、用药、防疫、产品收购“五统一”,并在种养殖基地配备专职技术员;另一方面,改进加工技术,开发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指导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推行农产品加工车间进入五步消毒法,即换工作服、踩脚套、特殊净手、烘干、全身气调消毒。目前,全市已有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14家企业获得食品安全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40多种产品通过ISO9000系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及产地注册。
  三是流通环节的标准化。一方面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重点示范区建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安排专人从事监控工作,对运出农产品建立检测记录和档案。各大主要市场全部建起农药残留速测点和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质量检测不达标的农产品被挡在专营区之外。连续五年,在国家、省、青岛市组织的农产品质量抽检中保持合格率96%以上的良好水平,到目前,全市农产品已获得22个大中城市的“准入证”。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对各国食品进口标准进行详细分析讲解。使企业全面掌握新的外贸出口标准,调整生产积极应对。采取原料进厂、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出厂销售全过程监管措施,建立起了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全市有80多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取得了ISO、HACCP等系列的质量认证;全市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农产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三、加强集约经营追求农业效益最大化
  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此,莱西市大力推广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创办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带动蔬菜、花生、林果、畜牧四大产业发展,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
  一是推行区域化规模种植。着力推动优质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在全市形成了北部大棚瓜果、南部设施蔬菜、岭地优质果品、低地专用粮食、出口花生五大种植业特色布局,区域化规模特色更加突出。2008年,全市小麦面积72.66万亩,玉米面积62.87万亩,花生播种面积26.92万亩,果园面积25万亩,蔬菜面积5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达到20万亩。
  二是鼓励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推广“九联模式”,改变家庭分散经营,重点发展遍布乡村的工厂化养殖小区。现已发展规模养殖场1010处,其中奶牛养殖场399处,肉鸡养殖场225处,生猪养殖场296处,实现了“小区托起大产业”。2008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68万吨,居全省县级首位。
  三是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科技民办组织20家,初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镇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服务网络。通过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强化产品营销理念提升农业市场化
  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营销理念,强化“以销促农,以销强农”理念,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是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个桥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国际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稳步扩大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西亚、俄罗斯等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帮助和引导企业参加境外展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努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2008年,全市出口总额12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4.2%。
  二是开拓大中城市市场。在注重国外市场的同时,加大国内大中城市的市场开拓力度。目前全市已发展流通类中介组织78个,农民流通大军9000余人。2008年全市签订“订单农业”合同7000多份,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万亩。在各类运销组织的带动下,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南京、青岛等十几个大中城市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设立了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2008年,我市售往各大城市的果品、蔬菜达到170万吨。
  三是兴建产地批发市场。围绕主导产业,先后投资兴建了以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的14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南菜北果”格局。2008年,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11亿公斤,交易额12亿元。马连庄果蔬批发市场,投资2100万元的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在2-3年内建成年成交量10亿公斤、成交总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果蔬专业批发市场。
  四是培育名牌农产品。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培育出了雀巢全仕奶、希杰火腿、九联自然鸡、第一坊花生油等一批知名品牌。全市51项农产品通过了国家认证,九联集团生产的“速冻调理禽肉熟食品”和万福集团生产的“万福分割猪肉”获得“中国名牌”称号。